[发明专利]一种荧光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4968.9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3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力铭;邱元进;饶长贵;陈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夏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14;C08F220/32;C08F8/00;C09D133/08;C09D5/2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改性 丙烯酸酯 乳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具体涉及一种荧光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一定重量份数的去离子水、乳化剂、pH调节剂混合均匀,再依次加入一定重量份数的丙烯酸酯软单体、共聚硬单体和丙烯酸环氧基酯单体,在加入引发剂水溶液在70~90℃下保温反应0.5~1小时得到种子乳液,然后滴加剩余的丙烯酸酯预乳液及引发剂水溶液,滴加完成,在70~90℃继续保温反应2~8小时,得到丙烯酸酯乳液,在加入有机荧光化合物和催化剂,于80~90℃条件下保温反应2~5小时,调节乳液的pH值至8~9,得到荧光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本发明最终得到的乳液的荧光均匀性、耐久性及储存稳定性都大大提高,荧光发色基团分布均匀,耐久性好,存储稳定性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丙烯酸酯乳液,具体涉及一种荧光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荧光是一种光致发光现象,是一种能够将所吸收的能量转变成热辐射以外的可见光的发光现象。荧光涂料则是利用涂料中荧光粒子的这种性能而制备的一种光学功能涂料。在相同的照明条件下,荧光涂料的反射光要强于普通涂料,更具有可辨识性。因此荧光涂料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标志、建筑涂料、广告宣传等领域。
荧光涂料分为无机荧光涂料及有机荧光涂料,基本都是由荧光颜料、树脂及其他添加剂组成的。现有的荧光涂料通常都是将荧光颜料与树脂基质及其他添加剂组分共混而得到的,虽然生产工艺简单,但是存在荧光颜料颗粒稳定性及分散均匀性的问题。
中国发明专利CN201711103697中就提出了采用硅酸钇无机荧光粉与丙烯酸酯乳液共混制备一种具有荧光性的丙烯酸酯乳液。但是采用硅酸钇作为荧光颜料时,存在荧光颜料在树脂乳液中的稳定性问题;为了防止部分大粒径的硅酸钇颜料可能发生的聚沉,需要将涂料配制成很高的粘度,在涂料施工过程中,再用水将其稀释分散,增加了施工工艺的复杂性。中国发明专利CN200510112138.1提出了一种色彩转换用丝网印刷荧光涂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的是传统的将有机荧光颜料与成膜乳液树脂通过共混掺杂的方式来赋予涂料乳液荧光性的;但是这种共混掺杂的方式,由于有机荧光颜料直接加入体系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荧光颜料可能发生迁移,导致环境污染和荧光涂料功能丧失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荧光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传统荧光涂料制备方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荧光涂料功能丧失、荧光涂料储存稳定性差及荧光颜料颗粒分散不均匀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荧光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重量份数计,称取30~40份去离子水,1.5~2份乳化剂和0.1~0.4份pH调节剂混合,待所述乳化剂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40~70份丙烯酸酯软单体、25~50份共聚硬单体和1~10份丙烯酸环氧基酯单体,在1000~1200rpm条件下搅拌20~30分钟后,得到丙烯酸酯预乳液;
步骤2、称取步骤1得到的丙烯酸酯预乳液10~15份,在70~90℃下加入0.1~0.2份引发剂水溶液,在70~90℃下保温反应0.5~1小时,得到种子乳液;
步骤3、在步骤2得到的种子乳液中滴加剩余的丙烯酸酯预乳液及0.1~0.3份引发剂水溶液,滴加3~4小时,滴加完成后,在70~90℃继续保温反应2~8小时,即可得到带有环氧官能团的丙烯酸酯乳液;
步骤4、在步骤3得到的丙烯酸酯乳液中加入0.1~1份有机荧光化合物和0.001~0.01份催化剂,于80~90℃条件下保温反应2~5小时,待温度降低至40~50℃时,调节乳液的pH值至8~9,得到荧光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荧光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荧光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夏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夏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49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