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6450.9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6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安亚彬;马衍伟;孙现众;张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4;H01M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吴黎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电化学 器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电芯的负极与金属锂电极短接,并在所述电芯与金属锂电极之间设置分隔两者的隔膜,将所述电芯、金属锂电极和隔膜封装于壳体内;所述负极由负极集流体和设置其上的负极活性成分层组成,所述负极活性成分层的厚度为20-90微米;所述电芯的正极由正极集流体和设置其上的正极活性成分层组成,所述正极活性成分层的厚度20-180微米;
在所述壳体中预埋至少一根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与第二管道连通,将所述壳体热封;
通过所述第二管道对所述壳体内部抽真空,注入电解液,阻断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连通,通过电化学方法对所述电芯的负极进行预嵌锂;
将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连通进行充放电后,再次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进行抽气,热封所述第一管道另一端的开口,并断开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连接,得到锂离子电化学储能器件;
所述预嵌锂的方法为:
将所述电芯的正极外接电源正极,所述电芯的负极外接电源负极,以一次充电后进行一次放电作为一个循环、或者以一次充电后进行搁置作为一个循环、或者以恒电流充电后进行恒电压充电作为一个循环,对所述电芯的负极进行充放电处理,完成所述电芯的负极的预嵌锂;
所述金属锂电极中金属锂的质量为m,m满足如下公式:
m=3.6*(A*Q)/(F*Z),其中,m的单位为g,A为金属锂原子量,单位为g/mol,F法拉第常数,Z=1,Q为预嵌锂容量,取值为负极容量的10-90%,Q的单位为mA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的次数为1-500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处理为以0.01-0.5C的电流充电至上限电压,搁置1-24h;
或者,所述充放电处理为以0.01-0.5C的电流充电至上限电压,再以上限电压恒压充电1-24h;
或者,所述充放电处理为以0.01-0.5C的电流充电至上限电压,再以上限电压恒压充电0.1-1h,再以0.01-0.5C的电流放电至截止电压,如此重复1-10次;
或者,所述充放电处理为以1-30C的电流充电至上限电压,再以1-30C的电流放电至截止电压,搁置1-10min,如此重复10-500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电压为3.8-4.2V;所述截止电压为2.0-2.5V。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成分层中的负极活性成分为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硬碳、软碳、氧化亚硅、纳米晶硅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正极活性成分层中的正极活性成分为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钴酸锂、磷酸铁锂、多孔碳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金属锂电极集流体为具有贯穿孔铜箔、具有贯穿孔镍箔、铜网、镍网、泡沫金属铜或泡沫金属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锂电极由金属锂电极集流体和设置其上的金属锂箔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为具有贯穿孔的铜箔或者具有贯穿孔的镍箔;所述正极集流体为具有贯穿孔的铝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包含所述第一管道的部分壳体与剩余部分壳体分离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温度为100-150℃,抽真空的时间为12-72h,注入电解液时的压力为-90~-30k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645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