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斜楔、翻边机构及倒钩结构翻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6512.6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0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陆腾军;徐肖;王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9/08 | 分类号: | B21D19/08;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边 倒钩结构 成型端 驱动 翻边机构 斜楔 驱动端 模具 模具及零件 顶端设置 同步性 旋转孔 减小 生产成本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斜楔、翻边机构及倒钩结构翻边方法,旋转斜楔包括成型端和驱动端,成型端与驱动端呈V字型;在成型端上设置有翻边倒钩结构;在V字型的顶端设置有旋转孔;成型端与驱动端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通过本技术方案的单侧驱动翻边机构实现翻边倒钩结构翻边单侧驱动翻边,有效的减小模具体积、降低模具及零件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单侧驱动,保证零件驱动的同步性,提高模具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整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旋转斜楔、翻边机构及倒钩结构翻边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前翼子板轮罩位置由于造型需求有翻边倒钩结构,如图1所示,翻边倒勾结构01在冲压方向上面存在负角,完成翻边后无法实现零件正常脱模。现有技术只能实现两侧独立驱动的斜楔,通过斜楔后退实现避让完成脱模,模具体积大,稳定性差,调试难度大。
采用斜楔机构,在完成翻边后回退,以避让翻边倒钩结构,使其可以顺利脱模,如图2所示;第一斜楔02和第二斜楔03两侧独立驱动,完成翻边之后,其分别按各自箭头所指方向回退避让,从而实现翻边倒钩结构顺利脱模具。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采用独立的驱动装置,两侧驱动一致性差,模具稳定性差,且该机构需要的空间较大,增加的模具的体积,增加模具成本的同时,冲压零件时需要更大的冲压机床所以冲压件生产成本也同步增加;该种结构中两斜楔是独立驱动,模具的调试难度高,调试周期长,且几乎不可能做到同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斜楔、翻边机构及倒钩结构翻边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斜楔结构驱动一致性差,调试难度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旋转斜楔,包括成型端和驱动端,所述成型端与所述驱动端呈V字型;在所述成型端上设置有翻边倒钩结构;
在所述V字型的顶端设置有旋转孔;
所述成型端与所述驱动端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
在所述V字型顶端内表面设置有圆弧形加强部。
一种翻边机构,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旋转斜楔,还包括下模座、滑块驱动块、第一复位弹簧、复位传动销、第二复位弹簧、斜楔滑块、转动轴、凸模、压料芯、弹簧及上模座;
所述滑块驱动块及所述凸模均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上;
所述旋转斜楔通过转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模座相抵,上端与所述旋转斜楔的驱动端下表面相抵;
所述斜楔滑块活动与所述上横座连接,所述复位传动销固定于所述斜楔滑块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复位传动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模座连接;
所述压料芯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上模座连接;
所述斜楔滑块在下行过程中,依次与旋转斜楔的驱动端、滑块驱动块及旋转斜楔的成型端配合。
所述旋转斜楔设置于所述滑块驱动块与所述凸模之间。
一种倒钩结构翻边方法,使用上述任一项的翻边机构,包括以下步骤:
1)上模座下行,压料芯与凸模接触,弹簧被压缩,将零件压于凸模上;
2)斜楔滑块与旋转斜楔的驱动端接触,所述旋转斜楔受力绕转动轴旋转,同时第一复位弹簧受力压缩;
3)所述上模座继续下行,驱动斜楔滑块与滑块驱动块接触,旋转斜楔的成型端与零件贴合;
4)所述上模座继续下行,驱动斜楔滑块沿所述滑块驱动块斜面滑动,所述斜楔滑块与旋转斜楔的成型端的翻边倒钩结构接触,完成零件翻边;
5)所述上模座上行,所述斜楔滑块受第二复位弹簧拉力,沿滑块驱动块斜面后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65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