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形玩具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7395.5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1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国;黄年坤;熊建章;李学东;黄仲年;黄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宜准(惠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H33/00 | 分类号: | A63H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华强 |
地址: | 5162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折部 车身 侧板部 车顶 变形玩具 弹射机构 弹射结构 抵接 翻折 赛道 轨道 可变形结构 玩具小车 转动连接 盖合 枢接 汽车 | ||
本发明揭示一种变形玩具车包括车顶部、车身部、第一翻折部、第二翻折部以及两个侧板部,第一翻折部以及第二翻折部的一端分别与车身部两端枢接,第一翻折部另一端经过翻折与车顶部抵接,第二翻折部另一端经过翻折与车身部抵接,两个侧板部分别与车身部两侧转动连接,两个侧板部可分别盖合于车身部、第一翻折部以及第二翻折部两侧;车身部上设置有第一弹射机构以及与第一弹射机构对应的第一轨道。本发明通过设置车顶部、第一翻折部、第二翻折部以及两个侧板部构成可变形结构,并且于车身部内设置有轨道以及弹射结构,使本发明具有汽车形态以及赛道形态,其中赛道形态下具有与玩具小车配合使用的轨道以及弹射结构,趣味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变形玩具车。
背景技术
儿童在成长过中,玩具是其智力开发以及娱乐玩耍的重要工具,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玩具的功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变形玩具因一般具有至少两种形态而受到儿童的喜爱。
但是,市面上的变形玩具一般只具有两种形态,并且只能在两种形态之间进行变形,并无其它功能供给小孩玩耍,趣味性较弱,小孩子容易厌倦,对于小孩子的智力开发作用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趣味性强、有利于智力开发的变形玩具车。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变形玩具车,包括:车顶部、车身部、第一翻折部、第二翻折部以及两个侧板部;车顶部设置于车身部上;第一翻折部以及第二翻折部的一端分别与车身部的两端枢接;第一翻折部的另一端经过翻折与车顶部抵接;第二翻折部的另一端经过翻折与车身部抵接;两个侧板部分别与车身部的两侧转动连接,并且两个侧板部分别盖合于车身部、第一翻折部以及第二翻折部的两侧;每一侧板部上设置有车轮;其中车身部上设置有第一弹射机构以及与第一弹射机构对应的第一轨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弹射机构包括:第一弹射开关、第一弹性凸起组件以及承载板;承载板转动设置于车身部并与第一轨道对应;承载板一端卡设于第一弹性凸起组件的一端;第一弹射开关驱动第一弹性凸起组件线性伸缩。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车身部还设置有升降轨道机构以及与升降轨道机构对应的第二轨道;升降轨道机构位于弹射机构的一侧;第二轨道位于第一轨道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升降轨道机构包括:升降组件、第三轨道以及第四轨道;第三轨道设置于升降组件的顶部;第四轨道与第三轨道连动;第三轨道的一端与第四轨道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轨道对应;升降组件驱动第三轨道相对于第二轨道升降。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车顶部包括:车顶主体、车灯以及控制板;车顶主体设置于车身部上;车灯设置于车顶主体的顶部;控制板设置于车顶主体内并与车灯电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翻折部包括: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车身部的一端枢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枢接;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活动卡设于车顶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二翻折部包括:第三连接板、连接盖体以及第四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固定于车身部的一端;连接盖体与第三连接板枢接,第四连接板伸缩设置于连接盖体的另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至少一侧板部设置有第二弹射机构以及与第二弹射机构对应的第五轨道;第二弹射机构位于第五轨道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变形玩具车还包括:门牌机构;门牌机构包括:门架以及靶牌;门架的一侧边与车身部枢接,并位于第五轨道的一侧;靶牌的顶部与门架枢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车身部还设置有可相对于第一轨道线性移动的伸缩车架;弹射机构以及升降轨道机构均位于伸缩支架上;第二翻折部的一端与伸缩车架枢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宜准(惠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阿宜准(惠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73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