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分段盖梁安装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9352.0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7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卫俊岭;沈惠军;赵亚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蔚然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分段 安装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分段盖梁安装装置,包括校准反应装置、移动滑移支架和校准发射装置、托梁支架。所述校准反应装置与分段盖梁连接;其中所述的移动滑移支架由可移动的滑轨组成,所述的校准发射装置与墩柱连接;所述下部托梁支架由斜撑和千斤顶组成;所述的校准反应装置内置红外激光接收装置,所述的校准发射装置内置红外激光发射探头,所述分段盖梁设置在移动滑移支架上,移动滑移支架通过千斤顶设置在墩柱的托梁上。校准反应装置通过内部的红外感应系统来控制顶部校准指示灯的明暗;移动支架滑移通过微调盖梁的位置来实现盖梁和墩柱的对准,从而实现安装的精准度。本发明在装配式分段盖梁的安装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分段盖梁安装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目前的预制装配式桥梁在以往传统装配式板梁、箱梁、T梁的基础上,近些年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预制管桩、预制桥梁、预制桥台、预制盖梁、预制桥面板、预制防撞墙等构件开始出现,显示出了全装配式桥梁的雏形。2003年开工建设的杭州湾大桥使用了预制砼桥梁构件。特别是港珠澳大桥。实现了桥梁施工的大型化、工业化、装配化,其核心内容是桥梁构件预制装配化。其中有预制承台墩身。预制箱梁、预制沉管,承台和墩柱实现一体化预制生产。
在公路、市政预制装配桥梁方面,安徽省和上海市近些年进行了诸多尝试和实践,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0年上海市在s6公路高架桥梁工程中,立柱、盖梁开始采用“钢筋模块化、立柱无支架”的施工方法,并在s26公路、昆山中环等项目建设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2014年在嘉闵高架北段工程施工中,采用了国内首创的“桥梁预制拼装”施工工艺,开始全面应用和实施全预制拼装施工技术。2015年安徽省济祁高速公路淮河段采用预制分段拼装施工的先进理念和建造技术,极大的促进了预制装配式桥梁的发展
预制装配式的工业化桥梁建造技术,减少了现场人工操作的质量瑕疵,减少了现场的劳动力,降低了粉尘、泥浆、噪音等污染,节约了土地,减少了成本投资,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进度,使工程进度明显提高,安全可控。
但现有的预制拼装技术也存在一些缺陷,预制装配式分段桥梁在节段的连接处会预留连接孔和预留连接钢筋,由于现阶段安装预制桥梁时,仍然使用传统的人工吊装和人工测量标高的方法,故在安装的过程中阶段的连接处会存在一定的人为安装偏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分段盖梁安装装置及方法,能在盖梁安装时进行连接的校准,保证节段间有完整的契合度,降低了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对准偏差,大大提高了装配的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分段盖梁安装装置,包括校准反应装置、移动滑移支架和校准发射装置、托梁支架;其中所述的校准反应装置通过螺栓与分段盖梁连接;其中所述的移动滑移支架由可移动的滑轨组成;所述的校准发射装置通过螺栓与墩柱连接;其中所述的托梁支架由斜撑和千斤顶组成;所述的校准反应装置内置红外激光接收装置,校准反应装置上方设有校准指示灯,所述的校准发射装置内置红外激光发射探头,所述分段盖梁设置在移动滑移支架的滑轨上,移动滑移支架通过千斤顶设置在墩柱的托梁上,校准反应装置通过内部的红外激光接收装置来控制顶部校准指示灯的明暗;移动滑移支架通过微调盖梁的位置来实现盖梁和墩柱的对准,从而实现安装的精准度。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滑移支架由双层滑轨组成,其中横向滑轨设置在支架支撑梁上,横向滑轨上方通过滑块连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纵向滑轨,所述分段盖梁设置在纵向滑轨上。校准发射装置固定在墩柱不动,内置有红外激光发射探头,盖梁在移动滑移支架上可以横向与纵向移动位置,校准反应装置内置有红外激光接收装置,通过该装置来控制顶部校准指示灯的明暗,所述红外激光发射探头产生的红外激光通过内部的套筒往上射到红外激光接收装置的接受区域,通过校准指示灯的明暗来进行结构安装中的校准。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滑移支架的各个配件之间为螺栓连接,可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9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