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撑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2315.5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7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邱太岗;刘焜;王冬生;潘新军;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04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3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槽钢 临时支撑 千斤顶 基坑回填 主体结构 临时支撑结构 混凝土结构 施工过程 施工 深基坑 板带 反力 双拼 外墙 混凝土 铺设 施加 基坑围护墙 浇筑混凝土 施工成本低 水平支撑梁 反复循环 间隔设置 设计标高 施工安全 施工工期 拆除 反力板 压实 | ||
一种深基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撑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采用基坑回填材料进行基坑回填并压实;②基坑回填至设计标高后浇筑混凝土,完成混凝土换撑板带的施工;③在基坑围护墙一侧铺设H型钢;④主体结构外墙一侧铺设槽钢;⑤将H型钢与主体结构外墙的槽钢之间采用双拼槽钢连接;⑥双拼槽钢之间加设反力板与千斤顶连接,通过千斤顶施加反力形成临时支撑;⑦反复循环步骤①‑⑥,间隔设置临时支撑并通过千斤顶施加反力形成临时支撑结构;⑧拆除水平支撑梁进行主体结构外墙上部施工;⑨混凝土换撑板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支撑结构。该方法工艺简单、施工成本低、可缩短施工工期且施工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基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撑的施工方法,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深基坑的支护。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下穿地下通道工程越来越多,受周边环境的影响,通道的基坑支护多采用围护墙(桩)加混凝土(钢管)内支撑的支护形式。传统这类基坑的施工工况是当下层结构施工完成后,用已完工的混凝土结构墙做为支撑墙体,利用混凝土换撑板带支撑,再拆除上道支撑进行上层结构施工。这种模式存在的不足是混凝土换撑板带需在基坑回填结束后进行,且混凝土换撑板带为混凝土现浇结构,需等待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拆撑,施工工期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深基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撑的施工方法,该方法用于深基坑临时换撑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成本低、可缩短施工工期且施工安全可靠。
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基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撑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采用基坑回填材料进行基坑回填并压实;
②基坑回填至设计标高后浇筑混凝土,完成混凝土换撑板带的施工;
③在基坑围护墙一侧铺设H型钢;
④主体结构外墙一侧铺设槽钢;
⑤将H型钢与主体结构外墙的槽钢之间采用双拼槽钢连接;
⑥双拼槽钢之间加设反力板与千斤顶连接,通过千斤顶施加反力形成临时支撑;
⑦反复循环步骤①-⑥,间隔设置临时支撑并通过千斤顶施加反力形成临时支撑结构;
⑧拆除水平支撑梁进行主体结构外墙上部施工;
⑨混凝土换撑板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支撑结构。
上述H型钢与基坑围护墙或桩之间采用钢垫板填充。
上述双拼槽钢与H型钢间加设U型垫板。
本发明在深基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利用槽钢、H型钢、千斤顶、钢垫板、反力板等形成的支撑结构代替混凝土换撑板带临时受力,待混凝土换撑板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有效地解决了混凝土板带因龄期不足达不到设计强度而无法进行下一步施工的问题,节省了主体结构施工周期且制作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支撑结构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临时支撑结构图。
图中:1-基坑围护桩墙;2-腰梁;3-水平支撑梁;4-主体结构外墙;5-主体结构外墙钢筋;6-基坑回填材料;7-混凝土换撑板带;8-钢垫板;9-H型钢;10-U型垫板;11-千斤顶;12-反力板;13-双拼槽钢;14-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23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