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2626.1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7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邓灿辉;粟建光;陈基权;杨泽茂;戴志刚;唐蜻;许英;程超华;刘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28;C02F1/28;B01J20/30;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4102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凝胶微球 重金属离子 吸附 制备 废水 黄麻叶 工业废水处理 可生物降解 二次污染 环境友好 节省资源 天然植物 吸附效果 重复利用 可回收 水体 | ||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该凝胶微球以天然植物黄麻叶为原料,来源丰富易得、价格低廉、可生物降解、环境友好且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制得的凝胶微球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铬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此外,本发明的黄麻叶凝胶微球吸附后的凝胶微球易于从水体中分离,可回收重复利用,既节省资源又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如电镀、矿山开采、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等,而工业污染大多通过废渣、废水、废气排入环境。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为无害物质,且可在人和动物、植物中富集,从而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铬在自然环境中一般以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形态存在,一般认为六价铬的毒性更强,更易为人体吸收,而且可在体内蓄积。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要高100倍,是强致突变物质,可诱发肺癌和鼻咽癌。因此,工业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尤其是铬污染的治理,是环境保护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吸附法是一种较为高效、经济的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近年来,研究者利用农林废弃植物吸附剂吸附和分离废水中的污染物,该方法因具有吸附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而独具优势。
黄麻是一种来源丰富、可生物降解的可再生资源。黄麻尤其是黄麻叶含有丰富的-OH和-NH2等功能基团,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螯合作用。然而,单一黄麻叶作为吸附剂,在水溶液中表现为粘稠状,分散性不好,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不理想,且吸附后难以回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凝胶微球,使得该凝胶微球不仅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而且能够回收利用,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凝胶微球,由氯化钙、海藻酸钠、黄麻叶粉和去离子水制成。
本发明以天然植物黄麻叶为原料,来源丰富易得、价格低廉,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本发明通过将黄麻叶与氯化钙和海藻酸钠合理搭配,制得的凝胶微球对废水中重金属铬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吸附后的凝胶微球易于从水体中分离,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氯化钙、海藻酸钠和黄麻叶的质量比为(1~4):(1~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海藻酸钠和黄麻叶的质量比为4:1。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海藻酸钠和黄麻叶的质量比为1:1。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海藻酸钠和黄麻叶的质量比为1: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氯化钙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百分数为2~8%。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氯化钙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百分数为5%或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海藻酸钠占所述凝胶微球的质量百分比为1~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海藻酸钠占所述凝胶微球的质量百分比为2%。
本发明中,黄麻叶粉为长果种或圆果种的黄麻叶片经干燥、粉碎后获得的粉末,所述黄麻叶粉粒径为30~300μm。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海藻酸钠和去离子水混合,水浴加热、搅拌,得海藻酸钠水溶液;
向所述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加入黄麻叶粉,搅拌均匀,得混合液;
将所述混合液用蠕动泵匀速泵入到5%氯化钙溶液中,得凝胶颗粒,将凝胶颗粒浸泡12~24h,获得所述凝胶微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26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