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化硅MOSFET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32737.2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6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俏;李永辉;周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 mosfet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碳化硅MOSFET,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碳化硅衬底;
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外延层,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外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碳化硅衬底的上表面上;
第二导电类型轻掺杂外延层,所述第二导电类型轻掺杂外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外延层的上表面上;
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接触区,所述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接触区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轻掺杂外延层的上表面上;
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源极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源极区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接触区同层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接触区内侧;
栅槽,所述栅槽贯穿所述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源极区和所述第二导电类型轻掺杂外延层,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外延层中;
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注入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注入区设在所述栅槽的内壁上,所述内壁包括所述栅槽的底壁和侧壁,且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注入区中的掺杂浓度为1×1013cm-3~2×1013 cm-3;
栅氧层,所述栅氧层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注入区的内壁上,并延伸形成外沿;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注入区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轻掺杂外延层与所述栅氧层之间;
栅极,所述栅极被构造成T形结构,且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竖直段填充在所述栅槽中,所述水平段紧贴在所述外沿的上表面上;
介质层,所述介质层设在所述栅极表面上和所述栅氧层未被所述栅极覆盖的上表面上;
金属电极,所述金属电极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接触区、部分所述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源极区和所述介质层的上表面上;
漏极,所述漏极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碳化硅衬底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外延层包括由下至上层叠设置的第一外延层和第二外延层,所述第一外延层中设有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区,所述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区从所述第一外延层上表面向所述第一外延层中延伸,所述栅槽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区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区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掺杂浓度为1×1016 cm-3~1×1017 cm-3;厚度为0.1微米~0.4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MOSFET,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轻掺杂外延层是外延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MOSFET,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碳化硅衬底中的掺杂浓度为1×1018 cm-3~1×1019 cm-3,厚度为330微米~370微米;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碳化硅外延层中的掺杂浓度为1×1015 cm-3~2×1016 cm-3,厚度为12微米~18微米;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轻掺杂外延层中的掺杂浓度为1×1013 cm-3~1×1014 cm-3,厚度为0.5微米~2微米;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源极区中的掺杂浓度为2×1014 cm-3~3×1015 cm-3;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重掺杂接触区中的掺杂浓度为 1×1015 cm-3~2×1016 cm-3;
所述栅槽的深度为4.5微米~6.5微米,宽度为3微米~4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MOSFET,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类型和第二导电类型中的一个为n型导电,第一导电类型和第二导电类型中的另一个为p型导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273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VR眼镜
- 下一篇:一种汽车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