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充电待机检测金属异物的方法和无线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3507.8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0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郝鹏;何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楚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60 | 分类号: | H02J50/60;G01V3/02;H02J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地址: | 200125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充电 检测 金属异物 待机检测 电流量 发射端 灵敏 一次检测 常规的 自谐振 待机 加热 开机 判定 金属 | ||
本发明属于无线充电领域,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待机检测金属异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检测无线充电发射端开机时的电流量A,第二步:检测发射端待机时的电流量B,第三步:如果A大于B,则判定存在着有金属异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无线充电待机检测金属异物的方法常规的检测方式相比,检测速度非常快,切换到线圈自谐振点只需10ms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次检测过程;而且检测非常灵敏,检测功率也低,此检测方法可以把检测功率降到3w,这么低的检测功率,检测过程中基本不会加热到金属,检测依然很灵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充电领域,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待机检测金属异物的方法和无线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因其无需接口的便利而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其电磁能量耦合传递的原理决定了耦合空间内存在大功率的交变磁场,而交变磁场会使得金属等导电物品因涡流效应而发热,如果热量得不到释放而累积过高,就会引发危险。目前针对无线充电的金属异物识别主要有(1)功率损耗效率比对法(2)常规温度监控法 (3)线圈Q值法 等
目前方法(1)的原理是:需要在使用前测定一条合适的功率曲线,判定时使用这条曲线与工作状态进行比较,如果其超出误差阀值,判定其有异物。缺点是对产品的一致性要求非常的严格,或者其在每一款产品都要测量一条合适的功率曲线并存储大量数据或者做拟合计算;这种方法的另一个弊端是其对无线收发端不能很好的支持一对多的设备供电,因为接收端的差别会导致异物判定失败;另外,其原理决定了该设备不能很好的支持错位充电,因为错位同样会导致功率损失等充电参数改变而使得异物判定失败。
方法(2)的原理是:常规的做法是监测收发两端耦合空间的异常温升,如果达到一定阀值则判定有异物。该方法的缺点有:a、为了监测耦合空间的热量,需要添加温度传感器等额外装置 b、由于耦合空间比较大,为了监测大范围的温升,其可能需要添加更多的温度传感器
方法(3)的原理是:通过添加Q值测量电路或者由本身的损耗来计算Q值,一旦空间存在金属异物,其会影响收发线圈的电感或者互感,通过对线圈Q的计算,来判定是否有异物。该方法的缺点是:a、一般为了提高灵敏度,需要添加额外的Q值检测线圈电路,增加了系统复杂度。
发明内容
1、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无线充电的金属异物识别的方法,有功率损耗效率对比法,常规温度监控法,线圈Q值法,功率损耗效率对比法设备不能很好的支持错位充电;常规温度监控法需要添加更多的温度传感器,增加成本,线圈Q值法,需要添加额外的Q值检测线圈电路,增加了系统复杂度。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一种无线充电待机检测金属异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检测无线充电发射端开机时的电流量A,第二步:检测发射端待机时的电流量B,第三步:如果A大于B,则判定存在着有金属异物。
在第一步中,无线充电发射端开机时,单片机通过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开机电流量A,并存储在单片机的RAM中,第二步中:在发射端待机中,单片机通过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开机电流量B,并存储在单片机的RAM中,第三步中,单片机计算A-B得到C,C和单片中预设的阈值进行比对,如果C大于预设的阈值,则判定具有金属异物,发出报警,第四步:在有金属异物的情况下,拿开金属异物,报警解除,重复第二步到第四步。
所述的单片机为stm32单片机。
所述的阈值10-100mA。
所述的报警方式为通过设置在发射端的LED灯闪烁进行报警或者通过设置在发射端的蜂鸣报警器发出声音进行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楚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楚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35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通信模块和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