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重点人监控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534160.9 申请日: 2018-12-14
公开(公告)号: CN109800638A 公开(公告)日: 2019-05-24
发明(设计)人: 王黎明;赵玉军;伭剑辉;郭泽文;高志江;孔彦;赵海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远鉴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6K9/00 分类号: G06K9/00
代理公司: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代理人: 杨树芬
地址: 616150 四川省凉山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布控 人脸识别技术 人监控 人脸 计算机视觉技术 抓取 自动报警功能 嫌疑人信息 移动便携式 摄像头 报警信息 管理机制 监控场景 人像比对 人像信息 实时报警 实时比对 视频文件 现实意义 消息推送 自动发现 非实时 灵活的 人脸库 比对 短信 录制 报警 采集 发送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重点人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并利用摄像头对每一个经过的人员进行人脸的抓取来将采集到的人像信息通过人像比对模块与重点人布控库中的目标人员进行实时比对,当比对值满足设定的要求时,发送实时报警消息进行提醒。本发明的优越效果是具有自动发现,自动报警功能,可通过APP、短信或其它形式进行报警,报警信息包括嫌疑人信息,具有灵活的布控机制,移动便携式、实时人脸布控。具有完善的人脸库管理机制,本发明所述方法也适用于非实时的监控场景,即在已经录制的视频文件中进行识别与消息推送,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重点人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身份识别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问题,具有广泛需求。机械钥匙在人类社会已经有300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是可看成最早的身份识别技术。随着近代电子科技的发展,密码、条形码、磁条卡、射频卡、芯片证件等获得了普遍应用,但这类身份识别技术都是通过“你拥有什么”或者“你知道什么”来实现,其易被伪造、丢失、遗忘,且不方便、不安全,不能真正认证到人本身。

生物特征识别是一种根据人体自身所固有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来识别身份的技术,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或被盗、随身具备和随时随地可用等优点。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传统身份认证技术手段越来越无法满足用户使用体验和安全能力的需求。简单易用的生物识别技术,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引起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包括指纹、人脸、声纹、虹膜、视网膜,掌纹、掌形、静脉、耳廓、笔迹、步态、语音、按键力度等较多种类。但目前市场较为认可,已经开始初步应用的技术主要有四种:1.指纹识别;2.虹膜识别;3.人脸识别;4.声纹识别。其他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由于用户体验、准确率、稳定性、技术成熟度等原因,市场反馈仍待进一步验证。表1总结了四种市场上主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特点。

表1市场主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特点归纳总结

人脸识别是一项根据人的面部生物特征来确定其身份的技术。面部器官的细微区别决定了人脸的唯一性。人脸识别只需要进行图像形式的面部特征采集即可完成识别过程,具有用户接受程度好、准确性高的优点。

每个人的脸部都由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双颊等几个区域组合而成。各区域的主要器官形状、纹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个体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辨认不是通过指纹、掌纹、虹膜等等,而是主要通过对人面部(人脸)的识别来实现的。

归纳而言,相比较于其它的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直观、自然、复合人的认知规律,其应用有其特殊的优势:非接触,用户接受度高。人脸识别技术使用摄像头作为识别信息的获取装置,以非接触方式,自动获取人脸,并完成人脸识别过程。

1.直观性突出。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依据是人的面部图像,而人脸无疑是肉眼能够判别的最直观的信息源,“以貌取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方便后期人工确认,且具再利用等明显优势。

2.获取人脸照片成本低廉,普通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即可满足人脸识别的分辨率要求,无需额外的采集硬件成本。

3.居民身份证、驾照等实名证件数据库中,一般包含人脸照片数据,方便远程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实人验证。

4.采集过程非接触性,用户不需要和设备直接接触就能获取人脸图像,且摄像头可以同时采集多个人的脸部照片。

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人脸识别已在国内外安全、电信、金融、证券、电子商务等领域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已取得广泛的应用:

企业、住宅安全和管理应用:如人脸识别门禁考勤系统,以及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远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远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41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