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野生大豆牧草的青贮方法及青贮密封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34364.2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2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晶云;马俊奎;任小俊;任海红;刘小荣;吕新云;刘学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F25/14 | 分类号: | A01F25/14;A23K30/18;A23K10/12;A23K10/30;A01F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0322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生 大豆 牧草 青贮 方法 密封 容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野生大豆牧草的青贮方法,将半野生大豆牧草刈割后,通过晾晒辊压处理降低其含水量为55‑70%,将其切碎至1‑3cm左右的段,混入4‑10%的玉米粉直至搅拌均匀,喷施乳酸菌液10‑30ml/kg,混匀,制作青贮备料,将青贮备料置于青贮密封容器中密封,35‑50天后即可食用,还公开了一种半野生大豆牧草的青贮密封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内部底端安装有用于定时抽气保证缺氧环境的沉底抽气机构,容器本体内部顶端安装有用于调节PH值的PH调节机构,容器本体内壁内部还设置有预处理杀菌件,通过青贮方式对半野生大豆牧草进行处理,并利用特殊的青贮密封容器有效解决青贮过程中局部腐烂变质的问题,减少牧草营养损失,提高饲喂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青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野生大豆牧草的青贮方法及青贮密封容器。
背景技术
半野生大豆牧草富含蛋白和可消化纤维,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是优质蛋白类饲料。目前半野生大豆牧草绿肥品种:汾豆牧绿2号是全国唯一通过审定的专用大豆牧草品种。因半野生大豆牧草中可溶性糖分含量太低,在青贮过程中不能够产生足够发酵酸,容易发生梭菌等有害菌发酵,降低青贮饲料的品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发生霉烂变质无法应用。不易青贮成功。
近些年来,青贮技术发展很快,如半干青贮、低水分青贮和添加甲酸、丙酸、糖蜜、谷物等特种青贮技术获得了很快地推广和应用。但无论其它青贮技术怎么成熟,目前还没有一项青贮技术与效果可用于半野生大豆牧草,采用目前方法制造出的青贮饲料都有一定的变坏、变质、且技术繁琐、劳动量大等,具有成本高、浪费大、难以保存的缺点。
同时,在对半野生大豆牧草进行青贮的时候,由于容器内部不能快速形成优势种群和降低PH,很容易导致青贮容器内部的大豆牧草发生霉变或者腐烂的情况,影响青贮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半野生大豆牧草的青贮方法及青贮密封容器,通过青贮方式对半野生大豆牧草进行处理,并利用特殊的青贮密封容器有效解决青贮过程中局部腐烂变质的问题,减少牧草营养损失,提高饲喂质量,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半野生大豆牧草的青贮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半野生大豆牧草刈割后,通过晾晒辊压处理,通过辊压和热干共同处理降低其含水量为55~70%得到初步降水物,并将得到的初步降水物切碎至1~3cm左右的段,混入4~10%的玉米粉直至搅拌均匀,并利用内外共同喷施的方式喷施乳酸菌液10~30ml/kg得到酸菌混合物,混匀,制作青贮备料,将青贮备料置于青贮密封容器中密封,35~50天后即可食用。
进一步地,晾晒辊压处理具体过程包括:
将选取的半野生大豆牧草平铺在晾晒平台上,平铺厚度处于10~15cm,且平铺密度为10~15kg/m2;
在铺好的半野生大豆牧草上喷洒脱水剂,并在晾晒平台上晾晒5~7h;
晾晒之后通过辊筒连续辊压,在辊压的同时对从内部对辊筒加热,加热至90~100℃;
在辊筒表面开设若干个向内凹陷的出气口,在辊筒辊压的时候通过辊筒内部的风机将热风持续吹出,同时进行辊压脱水和风干脱水,直至含水量达到要求得到初步降水物。
进一步地,所述辊筒的出气口上还设置一层用于防止杂物进入的过滤筛网,所述过滤筛网为向内凹陷状结构。
进一步地,乳酸菌液的喷施混匀具体过程为:
在堆积的切碎后的大豆牧草中插入若干个管道,并在管道表面连接交叉状的分支管,通过管道和分支管将乳酸菌液喷入到大豆牧草内部;
并从堆积的切碎后的大豆牧草顶部再次喷施乳酸菌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43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