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车削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35088.1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6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耿林;张学习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B1/00 | 分类号: | B23B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田鸿儒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增强 复合材料 车削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车削加工方法,涉及复合材料车削加工方法,本发明采用单晶金刚石车刀或聚晶金刚石刀片,车削加工前,将相应金刚石刀片装配于相匹配的刀柄上;在润滑液和冷却液作用下,对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车削。本发明使用煤油作为润滑和冷却液,以减少鳞刺的形成、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通过特定的参数组合,减小了切削残余应力,提高了构件使役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车削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高精度车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w/Al)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性能的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其中碳化硅晶须直径0.1-1微米、长度几十-几百微米,性能特点是比强度和比刚度高、耐热、耐磨、热膨胀系数小等,因此在航天航空、机械电子和军事装备等领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机械加工是SiCw/Al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SiCw/Al复合材料的加工特性与铝合金相近,但是,首先,由于SiCw/Al复合材料含有硬度很高的SiC晶须,因此刀具的磨损比较严重;其次,由于材料基体为铝合金,切削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鳞刺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影响很大;同时,经过挤压、锻造等塑性加工后,晶须长度方向沿着基体铝合金的流动方向排列,呈现定向排列情况,SiC晶须在基体合金中的取向对复合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很大影响,不同晶须取向的SiCw/Al复合材料的车削工艺目前仍很缺乏;最后,切削表面产生的残余应力对构件使役性能影响很大,低残余应力切削工艺仍是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高精度车削加工方法,技术方案为:
采用单晶金刚石车刀或聚晶金刚石刀片,车削加工前,将相应金刚石刀片装配于相匹配的刀柄上;在润滑液和冷却液作用下,对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车削。
车削过程中:刀具夹角为:前角γ0=0-5°;后角α0=5-8°;主偏角Kr=45-75°;副偏角Kr’=10-15°;刃倾角λs=0°;刀尖圆弧半径r=0.3-0.5mm。
所述润滑液为煤油;所述冷却液为煤油。
车削过程中,进给速度Vf=5-40mm/min,切削深度ap=10-50μm,切削速度V=10-60m/min。
所述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碳化硅晶须体积分数为15-30%;基体为纯铝或2024、6061、7075等铝合金;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在500℃下进行热挤压,挤压比大于12:1,从而获得热挤压棒材,其中碳化硅晶须沿棒材轴线的方向定向排列。
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用煤油作为润滑和冷却液,以减少鳞刺的形成、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通过特定的参数组合,减小了切削残余应力,提高了构件使役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三种不同晶须取向的SiCw/Al复合材料的车削过程示意图,a)SiC晶须无序排布;b)SiC晶须平行于待加工棒材轴线排列;c)SiC晶须垂直于待加工棒材轴线排列;
图2SiC晶须无序排布SiCw/Al复合材料在Vf=20mm/min,ap=30μm,V=55m/min条件下车削后的(a)金相显微图像和(b)三维超景深分析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50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