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两路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6810.3 | 申请日: | 201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5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杜燕蒙;刘吉顺;孙永宾;王守军;王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00 | 分类号: | B62D6/00;B60L15/20;B60R16/023;B62D119/00;B62D1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力转向控制器 电动汽车 车辆速度信息 电子助力转向 整车控制器 转矩传感器 转向信息 校验 方向盘 两路 转矩 助力电机 联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两路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方法,电动汽车内设置有第一CAN总线和第二CAN总线,还包括整车控制器、助力转向控制器、和转矩传感器;所述整车控制器分别经由第一CAN总线和第二CAN总线向所述助力转向控制器发出车辆速度信息,以及,所述转矩传感器分别经由第一CAN总线和第二CAN总线向所述助力转向控制器发出方向盘转向信息和转矩信息;所述助力转向控制器对接收到的车辆速度信息、方向盘转向信息、和转矩信息进行联合校验,若通过联合校验,则所述助力转向控制器控制助力电机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两路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的技术也日新月异,尤其是汽车的操控更加的人性化。例如,为了提升驾驶舒适性的电子助力转向技术,可明显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但是,现有技术中,电子助力转向的控制信号传输路线只有一条,极易造成信号丢失。在信号丢失后,车辆转向便失去助力,方向盘难以按照驾驶员的意图进行转动,车辆的操控难度变大,高速行驶时甚至可能发生危险,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基于两路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方法。
本发明所述基于两路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方法,电动汽车内设置有第一CAN总线和第二CAN总线,还包括整车控制器、助力转向控制器、和转矩传感器,且所述整车控制器、助力转向控制器、和转矩传感器分别设置于第一CAN总线与第二CAN总线之间,所述整车控制器、助力转向控制器、和转矩传感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CAN总线和第二CAN总线相接;
所述整车控制器分别经由第一CAN总线和第二CAN总线向所述助力转向控制器发出车辆速度信息,以及,所述转矩传感器分别经由第一CAN总线和第二CAN总线向所述助力转向控制器发出方向盘转向信息和转矩信息;
所述助力转向控制器对接收到的车辆速度信息、方向盘转向信息、和转矩信息进行联合校验,若通过联合校验,则所述助力转向控制器控制助力电机工作。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两路CAN总线的电动汽车电子助力转向控制方法中,所述助力转向控制器对接收到的经由第一CAN总线的车辆速度信息进行校验,若所述车辆速度信息符合助力电机开启条件,则标记为接收到合格的车辆速度信息,对车辆速度信息的联合校验通过;否则,进一步对接收到的经由第二CAN总线的车辆速度信息进行校验,若所述车辆速度信息符合助力电机开启条件,则标记为接收到合格的车辆速度信息,对车辆速度信息的联合校验通过;若仍未接收到合格的车辆速度信息,则联合校验不通过,助力电机不工作;
所述助力转向控制器对接收到的经由第一CAN总线的方向盘转向信息进行校验,若所述方向盘转向信息符合助力电机开启条件,则标记为接收到合格的方向盘转向信息,对方向盘转向信息的联合校验通过;否则,进一步对接收到的经由第二CAN总线的方向盘转向信息进行校验,若所述方向盘转向信息符合助力电机开启条件,则标记为接收到合格的方向盘转向信息,对方向盘转向信息的联合校验通过;若仍未接收到合格的方向盘转向信息,则联合校验不通过,助力电机不工作;
所述助力转向控制器对接收到的经由第一CAN总线的转矩信息进行校验,若所述转矩信息符合助力电机开启条件,则标记为接收到合格的转矩信息,对转矩信息的联合校验通过;否则,进一步对接收到的经由第二CAN总线的转矩信息进行校验,若所述转矩信息符合助力电机开启条件,则标记为接收到合格的转矩信息,对转矩信息的联合校验通过;若仍未接收到合格的转矩信息,则联合校验不通过,助力电机不工作;
若所述助力转向控制器标记为已经接收到合格的车辆速度信息、方向盘转向信息、和转矩信息,则联合校验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68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