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湿培育提高五倍子种虫成活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7634.5 | 申请日: | 201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1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子祥;陈晓鸣;陈京元;查玉平;严高红;宋德应;邵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于洪;陈左 |
地址: | 65005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倍子 加湿 成活率 培育 生物学特性 增产 发育进度 接种期 保存 性蚜 经济林 接种 监测 生产 观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湿培育提高五倍子种虫成活率的方法,属于经济林的培育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种虫的存放、加湿培育、性蚜和干母的观察、种虫的接种四大步骤。本发明根据五倍子种虫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现在生产中种虫的培育和保存方法,通过加湿培育和发育进度监测,提高种虫在保存过程中的成活率,掌握最适接种期,从而增加五倍子的产量。本发明具有科学合理、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增产效果明显、效益高等特点,可以科学、高效地提高五倍子种虫的成活率,促进五倍子增产,适合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经济林的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培育提高五倍子种虫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五倍子是五倍子蚜虫在盐肤木等的树叶上取食,刺激叶组织细胞增生膨大而形成的虫瘿,是我国重要的林特产品和出口创汇商品。五倍子富含单宁酸,是传统的中药材,也是生产单宁酸和没食子酸系列产品的重要原料,在医药、化工、矿冶、农业、食品、轻工和电子等行业中用途广泛。中国五倍子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以单宁酸含量高、质优、量大著名,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中国五倍子”。
五倍子的形成必须具备倍蚜虫、夏寄主树、冬寄主藓“三要素”和适宜的环境条件,自然条件下很难同时满足以上3种生物的生长条件,因此需要通过人工培育来增加产量。五倍子人工培育包括种虫培育、树的培育和藓的培育3个方面,其中种虫培育最为关键,直接影响到五倍子的产量。种虫培育分2个阶段,第1阶段是在藓圃上培育;第2阶段是从藓圃上收集装袋后,在虫袋内的培育。目前五倍子生产中重视藓圃上的培育,而对第2阶段即虫袋内的培育重视不够,导致五倍子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制约了五倍子人工培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传统的观点认为将种虫收集到虫袋内后,就不用管了,因为种虫在虫袋内“不吃不喝”。事实上,种虫在虫袋内的30-40天中,要经历从春迁蚜繁殖成性蚜、性蚜交配、雌性蚜交配后发育并繁殖成干母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中倍蚜虽然不需要取食,但需要高湿度的小环境、黑暗条件和一定的空间。在目前的生产中,由于对这个阶段不重视,导致种虫大量死亡,五倍子减产甚至绝收。因此,五倍子种虫在虫袋内的培育阶段直接影响着种虫的成活率,决定着当年五倍子的产量。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经济林的培育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湿培育提高五倍子种虫成活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控五倍子种虫虫袋的保存小环境的湿度,对种虫的发育过程和下一代蚜虫(即干母)的发生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种虫的成活率,准确掌握种虫的接种时间,提高五倍子的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湿培育提高五倍子种虫成活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种虫的存放:选择干净、无异味、密闭性好的房间,将刚收集的五倍子种虫虫袋置于竹盘、竹筐或纸箱中,堆放厚度不得超过20厘米,之后放置于房间内,避光保存;每日收集的虫袋为1个批次,分别标注并按批次依次存放;
步骤(2),加湿培育:采用加湿器对房间内空气进行加湿,保持室内的相对湿度维持在80%-90%之间;
步骤(3),性蚜和干母的观察:从存放的第20日开始,每隔2日每批次抽取2-3袋种虫,打开虫袋,检查性蚜的发育和干母的出现进度;当性蚜的体色从浅绿色逐渐变为黑色时,表明性蚜的发育接近成熟,即将繁殖产生干母;以后每隔1日开袋检查,直至观察到干母出现;
步骤(4),种虫的接种:当种虫虫袋内开始有干母出现时,在48小时内将虫袋划口,挂放到寄主树的树干或侧枝上,让干母上树取食形成五倍子。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2)中,加湿器和湿度仪的安放位置要尽可能靠近虫袋。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3)中,干母的观察方法为肉眼观察或显微镜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76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作玉米蚜生命表的饲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快速收集桃蛀螟卵的简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