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肾尿液引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38751.3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6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美豪;江海红;计玲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33257 | 代理人: | 朱德宝 |
地址: | 32503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尿液 引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肾尿液引流系统,包括分析终端和双J管,所述双J管包括管体和固定在管体内壁上用于检测管体内尿液流速以及浓度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分析终端通过无线连接,所述分析终端包括尿液成分分析装置和分析服务器,所述检测装置和尿液成分分析装置均与分析服务器无线连接。本发明的肾尿液引流系统,通过分析终端和检测装置以及尿液成分分析装置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分析尿液的情况,进而实现了解肾和输尿管的功能检测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系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肾尿液引流系统。
背景技术
双J管是上尿路最常用的引流管,因其具有良好的内引流及支架作用,因此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非常普遍,常在修复输尿管损伤、或解除上尿路的狭窄时采用,甚至在行输尿管取石术或肾移植术中常规内置双J管来代替以前的“T”管引流。
除了上尿路手术本身,双J管植入后尿液,尿路上皮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带来一定的并发症,早期的并发症有不适感、膀肤刺激征、血尿、尿路感染、发热和腰痛晚期并发症有肾脏积水、双管移位、结壳、破损断裂。同时双J管被放置在人体内可引起管壁尿盐沉着,形成附管结壳,诱发泌尿系感染、膀肤刺激征、血尿等,严重者引起输尿管梗阻、同侧肾脏积水、肾功能损害和拔管困难,甚至需要住院手术治疗,而现有的双J管的结构仅包括管体结构,无法对于上述使用双J管的过程中肾和输尿管的功能进行有效的检测,因而现有的双J管存在功能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监测肾及输尿管功能的肾尿液引流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肾尿液引流系统,包括分析终端和双J管,所述双J管包括管体和固定在管体内壁上用于检测管体内尿液流速以及浓度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分析终端通过无线连接,以检测尿液流速以及浓度后输出流速信号和浓度信号至分析终端内,所述分析终端包括尿液成分分析装置和分析服务器,所述检测装置和尿液成分分析装置均与分析服务器无线连接,以输入流速信号和浓度信号至分析服务器内,所述尿液成分分析装置包括储尿盒和设置在储尿盒内的检测头,所述储尿盒贴合固定在靠近尿道口的位置上,所述储尿盒上设有尿液采集装置,所述尿液采集装置设置在尿道口上,以将尿道口排出的尿液采集到储尿盒内,所述检测头与分析服务器无线连接,以检测储尿盒内尿液成分后输出到分析服务器内。
所述尿液采集装置包括通尿管和设置在通尿管的内管壁上的采尿组件,所述储尿盒固定在通尿管相对于采尿组件的位置上,并与通尿管连通,所述采尿组件用于采集尿液进入到储尿盒内,所述通尿管的一端连接至病人尿道口,并且该端呈扩散喇叭状,同时在该端的设有硅胶粘贴薄膜,用于粘贴到病人靠近尿道口的位置上,以将通尿管的端部盖在尿道口上。
所述采尿组件包括采尿框、可滑移的设置在采尿框内用于封闭打开采尿框采尿板和设置在采尿框的框边上的动力构件,所述采尿框固定在储尿盒与通尿管相连通的位置上,以阻断或是打开储尿盒与通尿管之间的连通,所述动力构件与采尿板联动,以驱动采尿板滑移封闭或是打开采尿框,所述动力构件为呈长条状的动力板,该动力板的一端与采尿框的框边弹性铰接,另一端伸入到通尿管内,所述采尿板的板边设有齿条,所述动力板与采尿框铰接的铰接轴上同轴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当尿液从通尿管内通过时,部分尿液通过打开的采尿框进入到储尿盒内,同时动力板向下翻转,齿轮带动齿条进而带动采尿板上升封闭采尿框,其中,动力板的弹性铰接处于蓄力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贴附设置在管体内壁上的流速检测器和浓度检测器以及无线传输板,所述无线传输板与分析服务器耦接,所述流速检测器和浓度检测器均与无线传输板无线连接,以输出流速信号和浓度信号后通过无线传输板输入到分析服务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87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