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易密钥的码控式数据加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8759.X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9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麟华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5 浙江省杭州市莫***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易 密钥 码控式 数据 加密 方法 | ||
变易密钥的码控式数据加密方法,涉及信息电子技术。主要提供一种非固定密钥的数据加密方法,其核心是“明钥+暗钥→变易钥”的变换。通过引入动态的“明钥”和静态的“暗钥”,使两者混合后,分解为“控制码”和“受控码”,再进行反复的“码控变换”,形成“变易钥”。然后通过“变易钥”进行加密。本发明技术,是在现有“固定密钥”的体系外,发明创造出的密钥不固定的“非定密钥”体系。是在现有“单钥对称”和“双钥不对称”两大体系外,发明创造出的第三种体系“双钥对称”体系。由于这种反复的变换是离散的约定的,更加适合软件的实施和嵌入式芯片的使用。本技术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可以广泛应用于国防、金融、互联网、日常生活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加密方法,属于信息电子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日常生活、经济、军事等。
背景技术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伴随着不断战争的历史。战争就就离不开信息的攻防,一方面,需要更加快捷地破译对方的加密信息,另一方面,需要更加安全地保障己方通讯的保密。
计算机的发明,可以说是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根本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轨迹,使人类从此进入了信息社会。而当初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初衷,只是出于战争的需要、是为了能够更加快捷地破译敌方军事机密的信息。
进入信息社会,加密技术的使用,也不像以往那样仅局限于军事、外交、情报等部门,而在金融、商业、工业等领域,甚至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广泛。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演进,信息安全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无时无刻都迫切需要更加高效安全的加密技术方法。
【特别说明】
在阐述本发明技术的方案前,在此先作预先的特别说明:
一方面,由于本发明是基础性的创新,现有的相关技术术语,无法满足本发明方法的阐述。
另一方面,现有的技术术语,本身也是有些混乱的,容易产生歧义。(例如:“加密”一词,既表示“整体的技术方法”,有表示“具体的技术实施”。“密码”一词,既表示“秘密的号码”,有表示“加密的代码”。“明文”和“密文”,在不同的书本上,所表达的意思,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密钥”和“私钥”、“公钥”,容易造成歧义和混淆。尤其的“公开的密钥”一词,很多人搞不清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
为此,本系列文件,对于相关技术术语,进行如下约定:
“实文”是指没有加密了的、准备或需要加密的原文数据,或者是解密恢复的原文数据。是(实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文件数据。
“虚文”是指把“实文”加密后形成的文件数据。是(虚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文件数据。
“密钥”是加密系统中所有钥码的泛指,包括“明钥”“暗钥”“变易钥”等。
“明钥”是指可以公开的密钥。(是明的、动态的,所以也可以称为“阳钥”。)
“暗钥”是指不可以公开的密钥。(是暗的、静态的,所以也可以称为“阴钥”。)
“变易钥”是指动态变化的密钥,是不公开的、一次性使用的,或简称为“易钥”。(与“实文”“虚文”直接发生关系的是“变易钥”,不是“明钥”与“暗钥”)。
“控制码”、“受控码”、“中间码”等,是指“明钥+暗钥→变易钥”变换过程中的一种数码形态。
“码控变换”,是指“明钥+暗钥→变易钥”整体的变换过程。
“码控的复变”,是指使“组合码”分成“控制码”和“受控码”,所反复进行彼此控制的变换,也称“码控”、“码控的方式”。
(“码控变换”中包含有“码控的复变”的步骤。)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麟华,未经陈麟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87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