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模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39595.2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0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巫付专;彭圣;王耕;朱永胜;李昊阳;霍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S50/10 | 分类号: | H02S50/10;H02M3/157;H02M3/158 |
代理公司: | 41125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园;栗改 |
地址: | 45119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电池 最大功率点 输出曲线 折线 输出特性 输出特性曲线 多峰值现象 短路电流 开路电压 模拟曲线 折线方程 点坐标 输出段 折线法 段数 光伏 分段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模拟方法,其步骤为:根据光伏电池的主要参数利用5段折线法将光伏电池的输出曲线分别为AB段、BC段、CD段、DE段和EF段5段折线模拟;选择A端点为输出曲线的短路电流点,F端点为输出曲线的开路电压点;CD段为最大功率点输出段、且经过最大功率点的坐标,确定CD段的折线方程;根据实际光伏输出特性,采用增量差值折半法确定B点、C点、D点和E点的坐标;根据各点坐标确定光伏电池的输出曲线。本发明模拟的光伏电池输出特性曲线在最大功率点处误差为零,在最大功率点处误差为零且不在折线分段处,增加折线的段数可减少其他位置的误差,并且模拟曲线不会出现多峰值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能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诸多的污染,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是当务之急。光伏发电以其自身诸多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利用。在光伏发电设备的生产制造、新产品的开发、控制检测算法验证和教学等过程中,都需要不同光照和不同温度等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例如光伏逆变器的生产制造时,需要验证光伏逆变器在光伏电池不同的工况下能否稳定的工作,在光伏电池不同的工况下采用什么样的控制策略能使光伏发电系统高效的工作等等。这都需要光伏电池能随时提供不同工况下的输出。但是实际的光伏电池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上述需要,这给生产、制造、研发和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市场上已有光伏电池模拟器产品,其核心是一台可编程电源,利用DC/DC变换,通过控制其输出来模拟不同工作环境下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曲线。
目前,光伏电池模拟器的输出特性曲线模拟主要有:光伏电池模型理论法、分段折线法和二次拟合法等。上述方法各有特点,光伏电池模型理论法误差最小但计算量最大,不利用实时程序控制;分段折线法计算和编程简单,实时性好,但误差价较大。二次拟合法能减小分段折线法带来的误差,若分段点设置不合适,就会造成输出曲线会出现多峰值现象,使最大功率跟踪陷入局部最优,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模拟方法误差较大、计算量大,输出曲线会出现多峰值现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模拟方法,利用5段折线来模拟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曲线,使模拟的输出特性曲线在最大功率点处误差为零、最大功率点不在折线端点处和模拟曲线不会出现多峰值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模拟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获取光伏电池的主要参数:最大功率、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功率点电流和最大功率点电压;
步骤二:根据光伏电池的主要参数利用5段折线法将光伏电池的输出曲线分别为AB段、BC段、CD段、DE段和EF段5段折线模拟;
步骤三:选择AB段的A端点为输出曲线的短路电流点,EF段的F端点为输出曲线的开路电压点;CD段为最大功率点输出段,且CD段经过最大功率点的坐标,确定CD段的折线方程;根据实际光伏输出特性,采用增量差值折半法来确定B点、C点、D点和E点的坐标;
步骤四:根据A端点、B点、C点、D点、E点和F端点的坐标确定光伏电池的输出曲线。
所述步骤一中最大功率为Pm,开路电压为UOC,短路电流为ISC,最大功率点电流为Im和最大功率点电压为Um,A端点的坐标为(0,Isc),F端点的坐标为(Uoc,0),CD段经过最大功率点的坐标为(Um,I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工学院,未经中原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95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光伏并网检测系统
- 下一篇:适用于F类高效功率放大器的谐波注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