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力能源发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0384.0 | 申请日: | 2018-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1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袁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03D1/00 | 分类号: | F03D1/00;F03D1/06;F03D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轮机轴 风轮毂 风轮 前部 螺母 轮座 叶片 风力发电装置 发电装置 风力能源 固相连接 过盈方式 活动方式 抗风性能 外部设置 现有装置 叶片设置 螺栓 小型的 通孔 外端 旋接 贯穿 改进 | ||
1.一种风力能源发电装置,包括:整流罩(1)、螺母(2)、叶片(3)、风轮毂(4)、轮座(5)、风轮机轴(6)、风轮(7)、本体(8)、连接座(9)、法兰座(10)、橡胶垫(11)、第二法兰座(12)、加强块(13)、立柱(14)、加强筋(15)、底盘(16)、内螺纹孔(101)、通孔(401)、螺纹孔(402)和第二通孔(50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7)设置在本体(8)的前部,且风轮(7)与本体(8)通过过盈方式相连接;所述风轮机轴(6)设置在风轮(7)的前部中间,且风轮机轴(6)与风轮(7)通过活动方式相连接;所述风轮机轴(6)的外部设置有风轮毂(4)及轮座(5),且风轮机轴(6)与风轮毂(4)及轮座(5)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螺母(2)设置在风轮机轴(6)的前部外端,且螺母(2)与风轮机轴(6)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叶片(3)设置在风轮毂(4)的前部,且叶片(3)与风轮毂(4)通过螺栓紧固相连接;所述风轮毂(4)的内部中间开设有通孔(401);所述风轮毂(4)的内部外端开设有螺纹孔(402);所述整流罩(1)安装在风轮毂(4)的前部,且整流罩(1)与风轮毂(4)通过内置螺丝紧固相连接;所述整流罩(1)的内部外围开设有内螺纹孔(101);所述轮座(5)的内部中间开设有第二通孔(501);所述本体(8)的底部前端设置有连接座(9),且本体(8)与连接座(9)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座(9)设置在法兰座(10)的内部上端,且连接座(9)与法兰座(10)通过旋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法兰座(10)设置在橡胶垫(11)及第二法兰座(12)的上部,且法兰座(10)与橡胶垫(11)及第二法兰座(12)通过内置螺栓紧固相连接;所述第二法兰座(12)设置在立柱(14)的内部顶端,且第二法兰座(12)与立柱(14)通过过盈方式相连接;所述加强块(13)设置在第二法兰座(12)的下部立柱(14)的上部外端,且加强块(13)与第二法兰座(12)及立柱(14)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立柱(14)的外部中间设置有加强筋(15),且立柱(14)与加强筋(1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立柱(14)的底部设置有底盘(16),且立柱(14)与底盘(1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能源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机轴(6)侧视呈横向T形状结构设置,且风轮机轴(6)的外部内端开设有四处与风轮毂(4)及轮座(5)相配合的半圆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能源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毂(4)及轮座(5)侧视均为圆形状的拆卸式结构设置,且风轮毂(4)的前部呈环形阵列状设置有三组锥形倒角状的叶片(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能源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8)侧视呈鱼背鳍状结构设置,且本体(8)为符合风学设置的铝合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能源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4)前视呈圆形状的中空式结构设置,且立柱(15)的外部中间呈对称状设置有四组梯形状的加强筋(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能源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座(10)及橡胶垫(11)均为圆形状的拆卸式结构设置,且法兰座(10)的内部中间开设有一处与连接座(9)相连接的内螺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未经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038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感知执行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风力机叶片的自动伸缩涡流发生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