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0479.2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1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刘越洋;王磊;杨建民;舒东利;张涵;岳磊;李正辉;陈朗;周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4 | 分类号: | E21D9/04;E21D11/00;E21D11/08;E01F7/04;E02D17/20;E02D5/34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秋雅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锚固桩 盖体 软岩 托梁 回填 地层 洞口 基岩 盖体顶部 施工 回填土 边坡 下层 嵌入 穿过 隧道 施工安全 隧道洞口 有效解决 反压 滑移 两排 土石 抵抗 保证 | ||
1.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隧道洞口设有的两排锚固桩(1),在每排锚固桩(1)上均设有的托梁(2),以及在两个托梁(2)之间连接有的盖体(3),且在所述盖体(3)顶部回填有回填土石(4),所述锚固桩(1)穿过洞口的表层软岩(03)并嵌入下层基岩(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3)为拱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桩(1)、托梁(2)和盖体(3)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相连接部位通过钢筋接茬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仰坡(01)设有的防护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包括旋喷桩,和/或锚索桩,和/或钢花管,和/或大管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仰坡(01)相邻的边坡(02)上也设有所述防护结构。
7.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隧道洞口施做两排锚固桩(1),包括桩孔开挖及防护,桩身钢筋制作及安装,以及桩身混凝土浇注;
步骤二:待所述锚固桩(1)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每排锚固桩(1)的顶部施做托梁(2),待所述托梁(2)施工完成后,在两个所述托梁(2)之间施做盖体(3);
步骤三:待所述盖体(3)达到设计强度后,在盖体(3)的顶部回填回填土石(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之前,先施做地表截排水沟,以及在仰坡(01)和/或边坡(02)上施做旋喷桩或锚索桩或钢花管,所述旋喷桩或锚索桩或钢花管穿过表层软岩(03)并嵌入下层基岩(0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回填回填土石(4)之前还包括施做导向墙(5)和大管棚(6),所述导向墙(5)的基础设置于所述托梁(2)之上,所述导向墙(5)墙身开孔施作所述大管棚(6)。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明洞洞口分两步开挖隧道断面,第一步开挖至所述锚固桩(1)桩顶的标高位置,第二步开挖是从所述锚固桩(1)桩顶的标高位置开挖至隧道底部标高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04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工程安全施工开挖方法
- 下一篇:盾构分体始发管线同步移送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