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杨梅真空预冷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1315.1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3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廖彩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韶关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B7/04 | 分类号: | A23B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顿海舟 |
地址: | 512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杨梅 真空 预冷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杨梅加工领域,涉及一种改良杨梅真空预冷处理方法。其方法如下:杨梅真空预冷之前,开启制冷机组(4)、低温液循环泵(5)和电动阀(13、14),并通过热交换器(21)将辅助装置组(7)和冷凝器(18)的温度下降至设定的温度;然后,再将采摘后的杨梅放入辅助装置组(7)中,同时打开真空泵(2)并控制压强下降速率,根据杨梅所处不同的温度段,通过调节电动阀(13、14)的开度来控制其相对应支管路Ⅰ(22)、Ⅱ(23)的流量,从而可以实现对辅助装置组(7)和冷凝器(18)温度的控制。本发明不仅可以使杨梅获得高的冷却速率和低的水分损失,同时还保持了杨梅较高的保质期,另外操作简单、能耗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杨梅真空预冷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采收后杨梅果实虽然脱离了母体,但仍具有生命力,能延续生长期的各种生理过程,由于水分的缺失,呼吸作用加强,大量乙烯形成,致使果实成熟衰老加速。有研究表明,杨梅属于无呼吸高峰型果实,但属于呼吸强度较高的水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其呼吸作用也越低,从而可延缓果实采后衰老的速度。无疑快速降低杨梅的温度是确保其质量的关键。
真空预冷主要是通过降低物料环境的压强以引起物料中自由水的蒸发,而水蒸发所需要的巨大潜热来自于物料本身从而使得物料快速降温。不难发现物料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和自由水含量是保证其能够被真空预冷的关键。最近研究也表明,真空预冷不仅能够快速降低物料的温度,其较低压强的操作环境(类似减压贮藏技术)对于果蔬中的酶和微生物都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为果蔬的保鲜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然而,相关研究表明杨梅表皮所凸起的富含蜡质层的囊状结构对于真空预冷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为其阻碍了杨梅内部的水分向外扩散,从而降低了真空预冷的效率。如何改善真空预冷条件下杨梅温度下降速率慢的问题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专利(CN101642161)中提到采用真空预冷降低杨梅的温度,然而其使用的真空度为0.06MPa,而该真空度是无法完成杨梅温度下降至4℃的要求,故其并非真正传统意义上的真空预冷技术。所以,估计专利发明人是先将杨梅的温度通过其他冷却方式先冷却至2℃后再转移至真空预冷中,利用真空环境来达到杨梅的保鲜作用,并没有充分利用真空预冷预冷快的优势。其他专利则大部分是采用风冷进行较长时间的降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杨梅真空预冷处理方法,本发明不仅大大降低了杨梅从中心温度32℃降至4℃所需的预冷时间;同时还减少了杨梅在预冷过程中的水分损失,使水分损失控制在1%以内,效益显著,且还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色泽。同时,操作简单方便,又降低能耗。
技术方案:
杨梅真空预冷之前,开启制冷机组、低温液循环泵和电动阀,并通过热交换器将辅助装置组和冷凝器的温度下降至设定的温度;然后,再将采摘后的杨梅放入辅助装置组中,打开真空泵并控制压强下降速率,根据杨梅所处不同的温度段,通过调节电动阀的开度来控制其相对应的支管路Ⅰ、Ⅱ的流量,从而可以实现对辅助装置组和冷凝器温度的控制。
进一步地,辅助装置组由辅助单元装置堆叠而成,电动阀所对应的管路上流量通过软管分流载冷剂至辅助装置组中的每个辅助单元装置中,最后再汇集回收至循环管路中。
进一步地,辅助单元装置主体框架部分为不锈钢所组成的空心长方体,同时,空心长方体上下平面上都内嵌半球形槽,其中半球形槽的上平面与空心长方体的上下平面齐平,与空心长方体除去半球形槽的其他部分形成中空区域,电动阀所对应的管路上流量通过软管分流载冷剂至辅助装置组中的每个辅助单元装置的中空区域中。
进一步地,在进行抽真空冷却过程中,压强下降系数控制在0.5min-1~0.6min-1的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半球形槽在空心长方体长度和宽度组成的上下平面上均匀对称分布,空心长方体,其高度为75±7.5mm;半球形槽,直径为5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韶关学院,未经韶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13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