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化且周期短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1331.0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9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童清;杨利华;唐红燕;李倩;贾平;史富强;张朝玉;李宁华;戴林利;张建珠;赵俊波;罗罕艳;彭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31/00;A01G24/25;A01G2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10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滇黄精 种子育苗 发芽率 出苗率 出苗 果皮 去除 药用植物栽培 冷藏处理 时间缩短 育苗周期 休眠期 省略 基质 冷藏 椰糠 发芽 培育 种植 | ||
本发明涉及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化且周期短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现行的滇黄精种植技术为了打破滇黄精种子的休眠期,采用了一系列复杂的处理过程,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了省略去除果皮和种子冷藏的过程,对滇黄精种子的萌发时间没有影响,而且不做任何处理的种子的发芽率相对于去除果皮和冷藏处理的种子更高;本发明采用椰糠作为滇黄精发芽后出苗的培育基质,出苗时间缩短,出苗率增加。本发明提供了简化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育苗周期缩短并且发芽率和出苗率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化且周期短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是百合科黄精属草本植物,根状茎近圆柱形或近连珠状,结节有时作不规则菱状,肥厚。浆果红色,直径1-1.5厘米,具7-12颗种子。花期3-5月,果期9-10月。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记载,中药黄精为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滇黄精作为黄精的基原品种之一,其根茎较为粗大,是黄精药材中质量最好的品种之一。滇黄精在国外主要分布于越南、缅甸,我国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其中云南为滇黄精的道地产地,蕴藏量大,品质优良。
近年来,随着对滇黄精研究的不断深入,滇黄精的各类价值也被不断发掘,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尤其是在医药、保健、美容等方面。滇黄精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现有的市场供应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量。滇黄精市场主要靠野生资源供应,但是野生滇黄精生长十分缓慢,自然状况下,从种子萌发到可采挖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且产量极不稳定。滇黄精的另一个供应来源是人工种植,但是目前人工种植还属于初步摸索阶段,仍然缺乏科学高效的育苗技术。
现行的滇黄精种植技术为了打破滇黄精种子的休眠期,采用了一系列复杂的处理过程,已报导的处理手段包括搓洗去除种子外的果皮、与湿沙混合低温贮藏数月、与沙子混合利用机器进行打磨等。上述处理过程较为繁琐,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容易对滇黄精种子造成损害,影响出芽率。进一步,目前许多滇黄精种植者认为滇黄精种子外的果皮对种子的萌发产生了机械阻力,阻碍种子的萌发,所以在种植前都会去除种子外的果皮并进行冷藏。这些破休眠处理使得种植过程繁琐、耗时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且周期短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省略了去除果皮和种子冷藏的过程,滇黄精的发芽时间没有延长但发芽率提高;本发明采用椰糠作为滇黄精发芽后出苗的培育基质,出苗时间缩短,出苗率增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种子
采摘时间是9月份,种子来源是生长发育健壮、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3~4年生滇黄精植株,可采摘标准:滇黄精种子外的果皮由绿色变成红色,采摘方法:用枝剪等工具采集成熟的滇黄精果实,并存放于透气的容器中;
(2)播种发芽
采摘完的滇黄精种子不做处理即可进行播种,播种地的选择:气温范围15-26℃、年均降雨量1000-1400mm,日照时数1990-2100h,试验在室外常温下进行,用河沙作基质,将滇黄精种子散播在沙床上,种子上覆盖1cm左右厚度的河沙,保持河沙湿润;
(3)移栽育苗
移栽所用育苗基质是椰糠、河沙、红土或混合基质中的一种,所述混合基质的组成及重量比是河沙:椰糠=2:1或者是红土:椰糠=2:1。
优选的,上述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所选择的播种地的年均降雨量为1340.9mm,日照时数为2073.0h。
优选的,上述的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移栽育苗所用的基质是椰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1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少丹参病虫害发生的栽培管理方法
- 下一篇:庙党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