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盘式制动器的双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1823.X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4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帮华;郑健;苏辉;肖水波;金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中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092 | 分类号: | F16D65/092;F16J3/04;F16J15/3208;F16J15/3248;F16J15/3268;F16J15/328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吴凡 |
地址: | 317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器 密封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式制动器的双密封结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盘式制动器双密封结构所取得的密封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盘式制动器的双密封结构,盘式制动器包括钳体、轴向限位于钳体内的转动件以及螺纹连接于转动件内的螺杆,螺杆下端自钳体下端穿出且转动件能够相对于螺杆转动,本双密封结构包括密封件二以及定位于钳体与螺杆下端之间且能够随着螺杆的移动而产生变形的密封件一,密封件二套在转动件外,密封件二外侧固定在钳体内,密封件二内侧具有环状密封部,环状密封部具有弹性,且环状密封部的内壁在弹力作用下始终与转动件的外侧壁相抵靠。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密封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盘式制动器,尤其涉及一种盘式制动器的双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盘式制动器是目前应用于客、货车车轮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制动器,它具有结构紧凑、散热性好、制动平稳的优点,在制动时,制动块在刹车系统的作用下从两侧压向制动盘,并最终将旋转的制动盘抱死,以达到对汽车制动的目的。盘式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其摩擦片会磨损,导致其制动间隙变大,会直接影响汽车的制动效果。因此,在盘式制动器上就需要加设间隙自调机构,以消除制动盘与摩擦片之间的间隙变大现象。一般来说,间隙自调机构包括轴向限位但能周向转动的转动件以及螺纹连接在转动件内的螺杆,螺杆被周向限位,这样当转动件转动时就会驱动螺杆产生轴向移动。螺杆下端伸至盘式制动器的下端外,为了避免灰尘、泥沙或小石子等进入钳体内,一般会在螺杆下端与钳体之间设置一个密封件,该密封件能够随着螺杆的轴向移动而产生变形从而保证螺杆下端与钳体之间能够始终保持密封。但是,也是由于密封件长时间处于接触泥沙、灰尘或小石子等原因,导致密封件很容易受损而使密封失效,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泥沙、灰尘或小石子等便会直接进入到钳体内从而对钳体内的其它零部件造成损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曾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80049586.9的尤其是用于商用车的盘式制动器,它通过在制动钳的内部空间内设置折叠衬圈和密封件,其中折叠衬圈起到第一道密封作用,折叠衬套的外侧定位在钳体底部的通孔内壁上,折叠衬套的内侧定位在螺杆的下端外侧,当螺杆伸出时折叠衬套一端能够随着螺杆下端移动并变形;密封件起到第二道密封作用,密封件的外侧定位,密封件的内侧卡在螺杆上的外螺纹内,且密封件相对于螺杆被轴向定位住,也就是说在螺杆移动时密封件在是不动的,螺杆上的外螺纹会滑过密封件的内侧壁,当折叠衬套失效时,密封件便代替折叠衬套起到密封作用,以使密封性能得到延续。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密封件相对于螺杆被轴向定位住,每次在螺杆伸出或缩回时,螺杆上的外螺纹都会不断挤压密封件上伸入外螺纹内的部分,这无疑会对密封件造成损耗,尤其是在折叠衬套还未失效时密封件便已经处于损耗中,同时由于外螺纹都是螺旋状的,被外螺纹反复挤压所造成的损耗很显然是不均匀并且不规则的,因此尽管密封件能够在折叠衬套失效后起密封作用,但实际上所取得的密封效果却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盘式制动器的双密封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密封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盘式制动器的双密封结构,盘式制动器包括钳体、轴向限位于钳体内的转动件以及螺纹连接于转动件内的螺杆,螺杆下端自钳体下端穿出且转动件能够相对于螺杆转动,本双密封结构包括密封件二以及定位于钳体与螺杆下端之间且能够随着螺杆的移动而产生变形的密封件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件二套在转动件外,所述的密封件二外侧固定在钳体内,所述的密封件二内侧具有环状密封部,环状密封部具有弹性,且环状密封部的内壁在弹力作用下始终与转动件的外侧壁相抵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中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中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18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