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1950.X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0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吉;蔡仲斌;胡伟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7099 四川省攀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廊 施工 外模板 支护桩 内模板 漏水 渗水 底板 不均匀沉降 喷射混凝土 墙体内模板 城市地区 对拉螺栓 防水卷材 基坑开挖 墙体施工 施工工序 施工领域 施工效率 基坑 螺栓 挖方量 回填 导墙 垫层 墙体 浇筑 开挖 铺设 节约 | ||
本发明管廊施工方法,属于管廊施工领域,目的是降低管廊漏水渗水风险,提高施工效率。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施工支护桩;步骤2、基坑开挖;步骤3、对支护桩处于垫层以上的部位喷射混凝土;步骤4、铺设防水卷材;步骤5、以内表面为外模板,支设底部内模板后进行底板和导墙施工;步骤6、支设墙体内模板后进行管廊墙体施工。本发明,通过施工支护桩后开挖基坑进行施工,首先,挖方量小,适合用建筑密集的城市地区;接着,避免了外模板的支设,无需设置对拉螺栓连接外模板与内模板,从而消除了从螺栓处漏水渗水的缺陷;最后,管廊浇筑后,管廊墙体两侧无需进行回填,进一步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不均匀沉降风险,并节约了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廊施工领域,具体的是管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多采用明挖现浇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时多采用木模或者铝模,木模施工时需要进行支架搭设,需要大量人工及脚手架,成本高,施工效率底,且木模周转次数有限,次数过多会导致施工质量较差;铝模施工同样需要搭设支架,且铝模有小块拼装而成,拼装导致的累积变形量较大,影响施工质量,且成本较高。
模板台车逐渐取代了传动的支模方式进行综合管廊施工,但是目前的模板台车支模时,基本都是采用对拉螺栓固定内侧模和外侧模位置及两者的间距以确定墙厚。然而,使用对拉螺栓均会使管廊结构存在漏水渗水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廊施工方法,降低管廊漏水渗水风险,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需要设置管廊的基坑外周施工支护桩;
步骤2、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完成后在基坑底部依次施工基层和垫层;
步骤3、对支护桩处于垫层以上的部位喷射混凝土,使支护桩的内侧形成平整的内表面;
步骤4、沿着所述内表面一周铺设防水卷材;
步骤5、底板和导墙施工;
首先,绑扎底板和导墙的钢筋;然后,支设导墙内膜板;接着,向由支护桩的内表面、导墙内模板以及垫层包围形成的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最后,到达混凝土养生条件后拆模;
步骤6、管廊墙体施工;
首先,绑扎管廊侧墙钢筋;然后,将外周安装有墙体内模板的模板台车在底板上就位,并调整模板台车的位置,使其满足浇筑时的位置要求;接着,绑扎管廊顶板钢筋;紧接着,安装端头模板;最后,向由支护桩的内表面、墙体内模板、导墙顶面以及端头模板包围形成的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最终,待混凝土达到养生条件后,拆模。
进一步的,步骤1中,首先在待施工支护桩位置埋设护筒;然后,再进行钻孔;接着,将钢筋笼沉入钻孔内,并在孔口处将钢筋笼的顶部固定;最后,灌注混凝土。
进一步的,步骤6中,管廊墙体采取分段施工,具体操作为:沿管廊纵向,将管廊墙体分为N个墙体施工段;首先,绑扎第一墙体施工段的侧墙钢筋;然后,将外周安装有墙体内模板的模板台车在第一墙体施工段的底板上就位,并调整模板台车的位置,使其满足浇筑时的位置要求;接着,绑扎第一墙体施工段的管廊顶板钢筋;紧接着,安装第一墙体施工段的端头模板;最后,浇筑第一墙体施工段;最终,待混凝土达到养生条件后,拆模,移动至下一墙体施工段重复上述施工过程,直至N个墙体施工段施工完毕。
进一步的,在上一墙体施工段的混凝土养生过程中,进行下一墙体施工段的侧墙钢筋绑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19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吊装口复合材料人防防护设备
- 下一篇:一种滑动模板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