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门窗现场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1986.8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3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罗荣辉;刘斌;于海江;刘建军;王艳红;王杰华;张晓伟;眭斌;刘哲;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科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G0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马东瑞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门窗 现场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质量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门窗检测设备。一种建筑门窗现场检测设备,它包括:风速计、风管以及风机箱;风机箱包括:壳体、挡片、风机、挡板以及电机;风机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的出风管与吸风管分别连接挡板的右上、右下圆孔,另一个风机的吸风管与出风管挡板的左上、左下圆孔连接;挡片套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在电机输出轴的摆动作用下,对挡板上成对角线的圆孔进行封闭;在壳体上方设有进风口以及风管连接口;风管的一端与风管连接口连接,另一端接入待测窗户构件与密封薄膜所形成的空气腔中;风速计的探头接入待测窗户构件与密封薄膜所形成的空气腔中。本发明能够实现风压正负的自动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质量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门窗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门窗气密性能的高低,对热量的损失影响极大,气密性能越好,则热交换就越少,对室温的影响也越小。为了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的目标,进一步发展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提高资源利用率,国家对建筑围护结构气密性水平做了相应的分级。《GBT 7106-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对建筑外门窗气密性检测时的分级加压、反复加压等内容做出了指导性要求,但并未涉及到检测时的具体装置。目前的一些检测设备,包括风机、风管、控制器、风速仪、支架等,通常采用的连接方式是直接将风速仪插入到风管中,根据监测到的管道内的风速大小计算出空气流量。
现有建筑门窗现场检测设备在进行正负压切换时,需要将风管拔出调换位置来实现,操作复杂,所需设备也较庞大,难以适应现场门窗检测的便于携带、便于组装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设备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正负压自动切换的建筑门窗现场检测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门窗现场检测设备,它包括:风速计、风管以及风机箱;
风机箱包括:壳体、挡片、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将壳体内部分隔的挡板、安装在壳体上的电机;风机的数量为两个;挡板上设置有右上、右下、左上、左下4个圆孔,其中一个风机的出风管与吸风管分别连接挡板上右上、右下圆孔,另一个风机的吸风管与出风管分别连接挡板上左上、左下圆孔;挡片套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在电机输出轴的摆动作用下,对挡板上右上、左下或右下、左上的圆孔进行封闭;在壳体上方设有进风口以及风管连接口;
风管的一端与风管连接口连接,另一端接入待测窗户构件与密封薄膜所形成的空气腔中;
风速计的探头接入待测窗户构件与密封薄膜所形成的空气腔中。
对待测窗户构件进行气密性测试时,首先通过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挡片摆动,封闭位于右下与左上的圆孔,开启两个风机,风机的出风管通过右上、左下两个圆孔、风管向待测窗户构件与密封薄膜所形成的空气腔内输送气体,此时空气腔内为正压,风速计对空气腔内的气体流速进行测量。需要将空气腔切换为负压腔时,通过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挡片摆动,封闭位于右上与左下的圆孔,开启两个风机,风机的吸风管通过右下、左上两个圆孔、风管从待测窗户构件与密封薄膜所形成的空气腔内抽回气体,在空气腔内形成负压,同时由风速计对空气腔内的气体流速进行测量。
进一步的,检测设备还包括:可编辑控制器与平板电脑;可编辑控制器与风机、风速计、电机连接;可编辑控制器根据风速计的检测信号,对风机的功率进行调节,并根据设定对电机进行控制;平板电脑与风速计连接,实现对采集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进一步的,检测设备还包括:喷淋装置;喷淋装置设置在待测窗户构件的另一侧,喷淋装置与水管连接,用于对待测窗户构件的水密性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为实现挡板对圆孔更准确的密封,挡板上设有用于限制挡片摆动的导向槽。
上述方案中,具体的,风机使用1400W大功率吸尘器风机,吸尘器风机内部分割成上下两层,上下层的风口分别为出风口与吸风口,因此能够形成所谓的正压负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科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科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19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