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PN链路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2425.X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7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12/803;H04L12/911;H04L2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pn 负载 均衡 实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APN链路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设置多个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且服务器地址互不相同;在接入点设备和所述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之间建立多条用于车机与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进行通信的通用路由封装隧道;当车机发起通信请求,请求通过所述接入点设备接入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时,各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根据数据量均衡负载,通过接入点设备随机分配不同的服务器地址至不同的车机;本发明通过在一个APN之下配置多条GRE隧道,可以起到数据负载分担的作用,减轻了服务器和网络相关的压力,还可以有效的提高的整体的可靠性,当一条GRE隧道出现问题之后,车机会重新拨号到另外一条GRE上,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提高了系统的容灾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和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PN链路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目前已经将向个人通信发展,进入21世纪后已经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移动通信领域发展尤为迅速。APN是一种网络接入技术,是通过移动终端上网时必须配置的一个参数,它决定了移动终端通过哪种接入方式来访问网络。对于移动终端用户来说,可以访问的外部网络类型有很多,例如:Internet、WAP网站、集团企业内部网络、行业内部专用网络。而不同的接入点所能访问的范围以及接入的方式是不同的,网络侧需要知道移动终端激活以后要访问哪个网络从而分配哪个网段的IP,这就要靠APN来进行区分,即APN决定了用户的手机通过哪种接入方式来访问什么样的网络。
目前,针对汽车领域,车机是一个移动终端设备,而现有的车机无法通过传统的有线或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因此,需要借助APN技术才能够通过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与服务器建立通信,传统的实现方式一般是在硬件设备上配置的,比如路由器、防火墙等,但这种方式的数据负载较大,从而导致服务器和网络的相关压力较大,而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能够对数据进行均匀负载,从而解决服务器和网络的数据压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APN链路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APN链路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包括:
设置多个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且服务器地址互不相同;
在接入点设备和所述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之间建立多条用于车机与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进行通信的通用路由封装隧道;
进一步,当车机发起通信请求,请求通过所述接入点设备接入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时,各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根据数据量均衡负载,通过接入点设备随机分配不同的服务器地址至不同的车机。
进一步,所述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的数量与所述通用路由封装隧道的数量一致,每个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与接入点设备之间设置有一条通用路由封装隧道。
进一步,所述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为云服务器。
进一步,当所述通用路由封装隧道发生通信故障时,触发车机重新发送通信请求,通过接入点设备分配不同的服务器地址,重新建立通信。
进一步,所述通用路由封装隧道数量为两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APN链路负载均衡系统,包括:
车机,用于汽车与服务平台进行通信;
接入点设备,用于提供车机的网络接入;
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用于提供服务平台,所述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为多个,且且服务器地址互不相同;
通用路由封装隧道,设置于接入点设备和所述通用路由封装服务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24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