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乘员舱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3691.4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4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鲁后国;张龙;华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27 | 分类号: | B60N2/42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石晓峰;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乘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乘员舱,包括:前围;座椅左梁,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围;座椅右梁,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围,且与所述座椅左梁并排地间隔设置;加强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围的背面、所述座椅左梁的背面以及所述座椅右梁的背面。本发明的车辆乘员舱,座椅左梁和座椅右梁均与前围固定连接,并且前围、座椅左梁以及座椅右梁上均设置有加强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加强件提供更强的支撑保护,同时,前围向后溃缩时,会带动座椅左梁、座椅右梁一同向后移动,减少或避免了与车辆前方的结构碰撞造成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乘员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汽车的安全问题,要求其能承受严格的正碰、侧碰,使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得到保证。在新车碰撞测试NCAP(New Car AssessmentProgram)评价中,乘员舱刚度与乘员伤害有直接的关系,乘员舱刚度大,舱体在碰撞中变形小,乘员的生存空间就得到了保证,乘员的伤害就会相应的减小。但是刚度又不能做的太强,因为碰撞时需要满足一定的吸能要求,只有钣金变型才会产生吸能。
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正面碰撞。为了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车体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吸能作用,来吸收正面碰撞所传递过来的能量,同时还要具有足够的刚度,避免在碰撞时将前围和前档玻璃压溃,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
现有技术靠纵梁前段吸收碰撞能量。一般的车辆,在50km/h的车速中碰撞,车辆能够满足碰撞需求,但是超过这一速度,或者在高速公路行驶到80-110km/h时,碰撞能量是之前的4倍,车辆根本无法吸收全部能量,从而导致前围板、转向管柱等同时压溃,最终导致车内人员受伤或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乘员舱,减少或避免与车辆前方的结构碰撞造成伤害。
本发明的车辆乘员舱包括:前围;座椅左梁,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围;座椅右梁,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围,且与所述座椅左梁并排地间隔设置;加强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围的背面、所述座椅左梁的背面以及所述座椅右梁的背面。
如上所述的车辆乘员舱,其中,所述加强件由刚性管和支撑片组成,所述支撑片具有多个,与所述刚性管垂直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车辆乘员舱,其中,所述支撑片具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尺寸与所述刚性管的外形尺寸匹配,所述弧形缺口插接在所述刚性管外。
如上所述的车辆乘员舱,其中,所述加强件由刚性管、支撑片和主梁组成,所述支撑片具有多个,分别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梁上;所述主梁和所述支撑片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刚性管的外壁上,且所述支撑片与所述刚性管垂直。
如上所述的车辆乘员舱,其中,所述支撑片具有弧形缺口,所述主梁与所述弧形缺口的最低点齐平;所述弧形缺口尺寸与所述刚性管的外形尺寸匹配,所述弧形缺口插接在所述刚性管外,所述主梁贴合刚性管外壁面固定。
如上所述的车辆乘员舱,其中,所述加强件包括:前围加强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围的背面;左梁加强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座椅左梁的背面;右梁加强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座椅右梁的背面。
如上所述的车辆乘员舱,其中,所述左梁加强件和所述右梁加强件的一端,分别形成有挡片,所述挡片具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抵顶在所述前围加强件的所述刚性管外。
如上所述的车辆乘员舱,其中,所述前围包括:上横梁;下横梁,通过竖梁与所述上横梁有间隔地固定连接;所述座椅左梁分别和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座椅右梁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车辆乘员舱,其中,还包括前围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围上。
如上所述的车辆乘员舱,其中,还包括地板,设置在所述前围、所述座椅左梁和所述座椅右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36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