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梁模型试验的验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3795.5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7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胡可;曹光伦;马祖桥;石雪飞;杨晓光;何金武;宋军;刘志权;黄维树;吴红波;袁助;程磊科;赵金磊;丁亮;胡泉;许垒;侯宇航;王胜斌;梁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4 | 分类号: | G09B2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模型 试验 验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梁模型试验的验证方法,所述连续梁模型包括主跨(1)和配跨(2),所述主跨(1)为一跨完整的试验跨,所述配跨(2)为部分试验跨,验证主跨(1)正弯矩性能:在配跨(2)端部增加向上荷载F2,在主跨(1)中部分别通过三组螺纹拉杆(6)和反力基础(5)增加向下荷载F1,主跨(1)的跨径为L1,配跨(2)的跨径为L2,相邻两个螺纹拉杆(6)间距为L3,计算跨中正弯矩;验证支点负弯矩性能:在配跨(2)端部增加向下荷载F4,在主跨(1)中间的螺纹拉杆(6)增加向下荷载F5,计算支点负弯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极大地节约了连续梁模型制作费用,缩短模型制作工期,提高试验方案的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验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连续梁模型试验的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在桥梁工程中,根据需要验证某种参数或计算方法等时,有时需进行桥梁模型试验。尤其当试件模型为足尺模型时,为验证主跨正弯矩性能和支点负弯矩性能,常规思路是制作两跨完整试验跨,制作费用昂贵,经济性极差。
中国专利CN201210171087.X公开了一种连续梁实验模型,所述实验模型包括连续梁、连续梁支座和加载支架,连续梁沿长度方向按照一定距离用紧固件安装在连续梁支座上,形成多跨连续梁,连续梁支座固定在加载支架上;连续梁的各跨间和连续梁支座处粘贴有应变片,连续梁的跨间设置荷载加载点。该模型主要用于教学,且需要制作多跨,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连续梁模型试验的验证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连续梁模型试验的验证方法,所述验证方法包括主跨正弯矩性能验证方法和支点负弯矩性能验证方法,所述连续梁模型包括主跨和配跨,所述主跨为一跨完整的试验跨,所述配跨为部分试验跨,
主跨正弯矩性能的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配跨端部增加向上荷载F2,在主跨中部分别通过三组螺纹拉杆和反力基础增加向下荷载F1,主跨的跨径为L1,配跨的跨径为L2,相邻两个螺纹拉杆间距为L3,则跨中正弯矩为:
支点负弯矩性能的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配跨端部增加向下荷载F4,在主跨中间的螺纹拉杆增加向下荷载F5,配跨的跨径为L2,则支点负弯矩为:
M2=F4L2。
进一步的,所述配跨增加荷载的调整方式为堆载配重、千斤顶反压或千斤顶起顶。
更进一步的,所述配跨增加荷载采用千斤顶时,下部安装有扩大基础为千斤顶提供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配跨荷载的增加采用分级加载,按照荷载的30%、50%、70%、90%、100%分级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拉杆锚固在反力基础上,通过中部千斤顶进行加载。
进一步的,所述主跨和配跨以临时墩为支撑,所述临时墩以工程桩为基础固定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配跨的尺寸根据连续梁本身的预应力布置、张拉工艺、施工便捷性等综合考虑,选取最佳的配跨尺寸进行模型验证试验。
优选的,所述配跨采用1/3配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37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