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硒、硫酸根共掺杂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5122.3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6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谭强强;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酸 掺杂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硒、硫酸根共掺杂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正极材料为硒和硫酸根共同掺杂改性的高镍正极材料,化学式为LiNixM1‑xSea(SO4)bO2‑a‑b,其中,M为Mn、Co或Al中的至少一种,且0.5≤x<1,0<a≤0.05,0<b≤0.05。本发明利用硒和硫酸根对高镍正极材料进行阴离子掺杂,改善材料晶格结构;硒和硫酸根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材料在大电流密度下的结构稳定性,明显改善高镍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所得正极材料在2.5‑4.2V电压窗口,0.1C电流密度下,首次循环放电比容量≥190mAh/g,1C电流密度下容量保持率≥90%,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硒、硫酸根共掺杂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主要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其中,正极材料是目前限制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占锂离子电池成本较高的主要因素,接近40%。
近年来研究最多正极材料主要有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其中高镍正极材料在成本和综合性能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的技术路线。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者通常通过掺杂等手段对材料进行改性处理,目前关于高镍正极材料的掺杂改性国内外已有很多文献和专利报道。
Peng Yue等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LiNi0.6Co0.2Mn0.2O2,然后再将其与NH4F混合在450℃条件下焙烧5h得到F掺杂的LiNi0.6Co0.2Mn0.2O2-xFx,实验结果显示,随着F掺杂量的增加材料初始放电比容量降低,但循环稳定性有所提高(Yue P,Wang Z,Li X,et al.The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Ni0.6Co0.2Mn0.2O2cathode materials bylow temperature fluorine substitution.Electrochimica Acta,2013,95:112-118)。Chunyan Fu等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Ni0.6Co0.2-xMn0.2Mgx)CO3前驱体,再与LiOH混合制备出Mg掺杂的NCM正极材料,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均较未掺杂的材料有所提高(FuC,Zhou Z,Liu Y,et al.SyntheS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g-dopedLiNi0.6Co0.2Mn0.2O2cathode materials for Li-ion battery.Journal of WuhanUniverSty of Technology-Mater.Sci.Ed.,2011,26(2):211-215)。徐悦斌等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出Ti掺杂的Li(Ni0.6Co0.2Mn0.2)1-xTixO2正极材料,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72.5mAh·g-1,1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70.5mAh·g-1(徐悦斌,钟胜奎,张倩.Ti掺杂LiNi0.6Co0.2Mn0.2O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功能材料,2010:295-29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51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