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补水水系异位生态沟渠污染拦截净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5259.9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4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齐高相;李超;阿拉牧;申渝;张海东;王建辉;尹文洁;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典彪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系 生态 沟渠 污染 拦截 净化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补水水系异位生态沟渠污染拦截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统一收集城镇的面源污水、雨水送到污水厂进行初步处理,得到再生水,储存收集再生水;(2)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流通期和静置期两个时间段;(3)在每次的流通期,使储存收集的再生水通过生态沟渠最终流向次级河流、湖库;所述生态沟渠沿再生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布水区、物理过滤区、微生物处理区、反硝化区和植物吸收区。本方案使再生水经过生态沟渠的净化处理后排入次级河流、湖库,有效解决了次级河流和湖库补给水量少,导致部分流域水质出现反复的问题,且实现了废水的有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水水系异位生态沟渠污染拦截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急剧增多,城镇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突出,其中水质污染已经成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公害。水体污染的来源,可以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大类,大、中型企业排放形成的点源污染,属于企业内部的治理范围;而城镇生活污水、小型企业排放的少量污水和农业施肥和使用农药形成的面源污染,其来源广泛,治理难度更大。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乡正遭受不同程度的面源污水污染,包括城镇生活污水、小企业排放的污水和农田面源污水的污染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以水为核心的流域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根基、文明的摇篮、发展的基础,水环境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要求“紧紧围绕2020年水环境质量阶段性改善、2030年总体改善的战略目标,推进水环境保护各项重点任务。”,提出“到2020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该行动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新时期中国水环境保护进入以质量改善为核心的阶段。
近年来,重庆不断加大次级河流和湖库综合整治力度,流域水环境得到较大程度改善。但由于次级河流和湖库补给水量少,初期雨水污染严重,缺乏有效的运维管理措施,部分流域水质出现反复,影响流域综合整治成效。2017年,重庆114条长江支流196个监测点位(含湖库)水质总体为良好,但是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8.7%、3.6%和4.0%,主要污染指标为TP(总磷)、COD(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断面超标率分别为15.8%、13.8%、6.1%。因此,加快研究次级河流和湖库水质保障与运维技术,是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水水系异位生态沟渠污染拦截净化方法,以解决次级河流和湖库补给水量少,导致部分流域水质出现反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补水水系异位生态沟渠污染拦截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统一收集城镇的面源污水、雨水送到污水厂进行初步处理,得到再生水,储存收集再生水;
(2)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流通期和静置期两个时间段;
(3)在每次的流通期,使储存收集的再生水通过生态沟渠最终流向次级河流、湖库;所述生态沟渠沿再生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布水区、物理过滤区、微生物处理区、反硝化区和植物吸收区。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城镇的面源污水、雨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即便经过初步处理后排放仍对环境有较大不良影响。本方案中将经过初步处理的再生水收集,在流通期时将再生水通入生态沟渠,再生水依次流经物理过滤区、微生物处理区、反硝化区和植物吸收区后,污染物浓度大大减少,流入次级河流、湖库不会带来污染的问题。
2、在每一天的流通期内,再生水在生态沟渠内发生流动,流动的水能够有效预防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发生黑臭现象。
3、使废水经过生态沟渠的净化处理后排入次级河流、湖库,有效解决了次级河流和湖库补给水量少,导致部分流域水质出现反复的问题,实现了废水的有效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52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