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户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系统和宽带网络网关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6803.1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6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牛乐宏;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 终端设备 接入 方法 系统 宽带 网络 网关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系统和宽带网络网关,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包括:BNG池中的BNG接收CPE发送的接入请求报文,所述接入请求报文携带所述CPE所属CPE组的标识;所述BNG根据所述CPE组的标识获得所述CPE组的接入策略,根据所述接入策略对上述CPE进行接入控制。本发明可以实现BNG池中的BNG根据接入策略为CPE提供接入服务,进而可以实现在BNG池中有BNG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上述BNG池中未发生故障的BNG可以为原本接入发生故障的BNG的CPE提供接入服务,提高整个网络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系统和宽带网络网关。
背景技术
用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以下简称:CPE)通过各种接入技术,例如: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以下简称:DSL)、无源光网络(PassiveOptical Network;以下简称:PON)技术与接入点(Access Node;以下简称:AN)连接;一个或者多个城域以太网交换机(Metro Ethernet Switch)将多个AN的上行流量汇聚到宽带网络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以下简称:BNG)。BNG实现CPE的接入控制功能:只有当CPE合法时,BNG才转发该合法的CPE的上行流量到汇聚路由器(Aggregation Router),由汇聚路由器将上述合法的CPE的上行流量发送到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以下简称:IP)网络中;同样,IP网络到CPE的下行流量也在BNG上得到控制。
在BNG为CPE动态分配地址的情况下,BNG还管理多个地址池,用于为合法的CPE分配IP地址。
AN与BNG之间是二层的以太网,为保证不同CPE的流量在AN与BNG之间的隔离,AN为CPE的上行以太网帧打上唯一标识该CPE的两层虚拟局域网标签(Virtual Local AreaNetwork tag;以下简称:VLAN tag),分别为业务虚拟局域网标签(Service VLAN tag;以下简称:S-vlan tag)与客户端虚拟局域网标签(Customer VLAN tag;以下简称:C-vlantag)。BNG通过S-vlan tag和C-vlan tag识别不同CPE的流量,将剥离S-vlan tag和C-vlantag后的IP报文转发到IP网络;对于IP网络到CPE的下行报文,BNG将对上述下行报文添加S-vlan tag和C-vlan tag,生成以太网帧,发送到AN;同样AN通过S-vlan tag和C-vlan tag识别发送给不同CPE的以太网帧,将剥离S-vlan tag和C-vlan tag后的以太网帧发送给CPE。
但是,现有技术中,BNG各自独立地为CPE提供接入服务,这样在BNG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没有其他的BNG为原本接入发生故障的BNG的CPE提供接入服务,导致整个网络的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系统和宽带网络网关,以实现宽带网络网关池中的宽带网络网关根据接入策略为用户终端设备提供接入服务,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包括:
宽带网络网关池中的宽带网络网关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报文,所述接入请求报文携带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所属用户终端设备组的标识;
所述宽带网络网关根据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组的标识获得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组的接入策略,根据所述接入策略对所述用户终端设备进行接入控制。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宽带网络网关,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报文,所述接入请求报文携带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所属用户终端设备组的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68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