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6908.7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5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坂本早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1/03 | 分类号: | B60C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李伟;陈东升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陆地部列的接地性的充气轮胎。在该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设置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沟;以及由上述多条主沟区划出的多个陆地部列(20),多个陆地部列(20)中的陆地部列(23)突出到比胎面轮廓(TP)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在该陆地部列(23),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条横沟(33),从形成于该横沟(33)之间的花纹块(43)的周向两端部朝向周向中央部,以胎面轮廓(TP)为基准的突出高度(h)增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陆地部列突出到比胎面轮廓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通常,在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设置有多个陆地部列,各陆地部列的顶面与在轮胎子午线截面中呈圆弧状的胎面轮廓对齐。另一方面,例如专利文献1、2记载的那样,已知陆地部列突出到比胎面轮廓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的充气轮胎。该胎面结构的目的在于改善胎面表面的接地性,更具体而言,是为了促进胎面表面内的接地压力的均匀化而实现耐偏磨损性能、制动性能的提高。
优选地,在改善了胎面表面的接地性的基础上,对于陆地部列的单体也提高接地性。但是,目前能够明确判知:在作为多个花纹块沿轮胎周向排列而成的花纹块列而形成有陆地部列的情况下,对于该陆地部列的接地性存有改善的余地。这是因为:花纹块的周向中央部与面对横沟、缺口的周向两端部相比,刚性更高,伸长的程度相对较小,故此周向中央部与周向两端部相比而接地压力更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306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826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陆地部列的接地性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涉及的充气轮胎在胎面表面设置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沟;以及由上述多条主沟区划出的多个陆地部列,多个所述陆地部列中的至少一个陆地部列突出到比胎面轮廓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在该陆地部列,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条横沟或缺口,从形成于所述横沟或缺口之间的花纹块的周向两端部朝向周向中央部,以所述胎面轮廓为基准的突出高度增大。由此,能够促进花纹块的周向中央部的接地而提高陆地部列的接地性。
优选地,在与轮胎赤道面平行的截面中观察,所述花纹块的顶面形成为凸向轮胎径向外侧的圆弧状。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陆地部列的接地性。
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在与轮胎赤道面平行的截面中观察,形成轮胎周向长度相对较大的所述花纹块的顶面的圆弧的曲率半径大于形成轮胎周向长度相对较小的所述花纹块的顶面的圆弧的曲率半径。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得花纹块的顶面形成为适合于该花纹块的轮胎周向长度曲率的圆弧状,从而能够提高各陆地部列的接地性。
优选地,以轮胎周向上的所述花纹块的中央为边界而位于一侧的第一区域的空隙比小于位于另一侧的第二区域的空隙比,并且,所述第一区域的突出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突出高度。由此,能够促进空隙比相对较小的第一区域的接地而提高陆地部列的接地性。
优选地,以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所述花纹块的中央为边界而位于一侧的第三区域的空隙比小于位于另一侧的第四区域的空隙比,并且,所述第三区域的突出高度大于所述第四区域的突出高度。由此,能够促进空隙比相对较小的第三区域的接地而提高陆地部列的接地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充气轮胎的一个例子的轮胎子午线截面图。
图2是胎面表面的展开图。
图3是中央陆地部列的轮胎子午线截面图。
图4是图3的A-A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69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衡车用轮胎
- 下一篇: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