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驳船的精确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7578.3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2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张建忠;沈小明;陈克坚;戴胜勇;陈建峰;罗伟元;李恒;朱志钢;孙军;王学栋;杨景新;赵卫星;况昌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1/00 | 分类号: | B63B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147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驳船 精确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驳船的精确定位方法,在两岸设置盘入第一钢丝绳的张紧设备;设置两组沿河道方向间隔设置的浮箱;将设有电动绞盘的驳船通过拖轮牵引至吊装水域,调整驳船的方向,拖轮牵引驳船靠近一组浮箱,将电动绞盘与浮箱通过第二钢丝绳栓接,栓接电动绞盘和浮箱的第二钢丝绳栓接后有富余段,同样方法将另一组浮箱栓接,拖轮牵引驳船至吊装位置,启动电动绞盘将第二钢丝绳的富余段缠绕在电动绞盘的滚筒上。此驳船的精确定位方法,通过利用浮箱漂浮体系作为驳船锚固定点,结构简单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同时,驳船上设置电动绞盘,可通过松开一侧电动绞盘第二钢丝绳收紧另一侧第二钢丝绳对驳船位置进行微调,定位时间短,而且方便驳船调整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驳船定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驳船的精确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各地正在大规模建设交通路网,而桥梁作为一种常见的跨越江河湖海的结构形式在每条交通路网上也会经常采用,钢管拱桥作为跨越能力较大、耐久性好且养护和维修费用少的桥梁,在交通路网中越来越频繁的被采用。拱桥钢管拱安装采用缆索吊机斜拉扣挂架设时,钢管拱节段预拼完成后,可通过汽车运输或者水路运输至桥址下方并采用缆索吊机进行架设;当钢管拱节段采用水路运输时,可以采用自带动力的大型轮船,但这种方式成本费用较高;或可采用拖轮配合驳船的方式运输到拱桥下方水域,精确定位后进行架设;而采取拖轮配合驳船水路运输精确定位时,有多种施工方案可供选择,选择最合理可行的方案。
驳船精确定位常规有两种方式,抛锚定位法,拖轮牵引驳船移动至吊装点位置,从驳船四个方向抛锚,锚抛沉底后收紧锚链将驳船精确定位在吊装点位置。地笼定位法,在河道两岸各设置两个地笼,采用钢丝绳将地笼与驳船连接,拖轮牵引驳船移动至吊装点位置,收紧钢丝绳形成“八”字形对拉,将驳船精确定位到吊装点位置。
抛锚定位法只适用于水流整体平缓,水深较浅且河底多为泥底或砂石底的情况,而对于桥址地形复杂,河谷呈深“V”字形,表面水流平缓而底下湍急,河底多为块状岩石等情况,采取抛锚定位的方法会造成驳船固定时间长,现场操作复杂,水流冲击锚链驳船难以保持稳定,或抛锚无法有效啮入土中形成抓力从而使驳船无法安全停泊等问题。地笼定位法需要每次钢管拱架设都来回移动驳船将地笼钢丝绳与驳船连接,只适用于河道宽度较窄的水域,而对于水域宽的江面采用此种方法将消耗大量人力及时间定位驳船,对于运输大型钢管拱的驳船而言,长时间的驳船固定不利于现场施工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定位快、风险小的驳船的精确定位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驳船的精确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在河道的两河岸边各设置固定张紧设备,所述张紧设备内盘入第一钢丝绳;
S20、在河道中设置有两组沿河道方向间隔设置的浮箱,并将两组所述浮箱移动至吊装位置;
S30、将设有电动绞盘的驳船通过拖轮牵引至吊装水域,调整驳船的方向,拖轮牵引驳船靠近一组浮箱,将驳船上的电动绞盘与浮箱通过第二钢丝绳栓接,栓接电动绞盘和浮箱的所述第二钢丝绳栓接完成后保持有富余段,同样将另一组浮箱与驳船上的电动绞盘栓接,拖轮牵引驳船移动至吊装位置,启动电动绞盘将第二钢丝绳的富余段缠绕在电动绞盘的滚筒上。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步骤S10之前,在桥梁上下游两侧设置四个用于焊接固定张紧设备的台座,同一河岸的所述台座间距大于桥梁平面宽度。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张紧设备为卷扬机。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台座为混凝土台座。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步骤S20前,在所述浮箱上方安装若干用于栓接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的缆绳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75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舱口盖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船舶停泊靠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