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外接红外线复眼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7714.9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6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季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93 | 分类号: | G01S17/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本体 弹簧 减震 弹性势能 复眼 机器人本体 安装板 限位杆 传感器 红外线 侧壁 外接 限位 机器人 电机带动扇叶 保护传感器 震动 挤压连接 转动螺栓 转动限位 螺栓 安装槽 插入卡 杆转动 活动块 减震板 散热孔 限位槽 转动槽 外部 卡块 转动 挤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外接红外线复眼传感器,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有传感器本体。本发明通过多个限位杆插入传感器本体上的限位槽中,通过转动限位杆,通过第二弹簧的弹性势能使转动块和卡块插入卡槽和转动槽中,使限位杆将传感器本体限位在安装板上,当本装置发生震动使,安装板带动传感器本体向安装槽挤压连接杆转动,使活动块挤压第一弹簧,使第一弹簧的弹性势能对外部进行减震,同时操作者转动螺栓,使螺栓抵押减震板向传感器本体侧壁上运动,对传感器本体侧壁进行限位,然后通过第三弹簧的弹性势能对外部震动进行减震,保护传感器本体本体,然后利用散热孔和电机带动扇叶,对本装置进行减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外接红外线复眼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现有的普通红外传感器,其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只有一对,只能检测一个方向上障碍物的距离,因而对障碍物的辨别会受到红外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安装角度等的限制,因此将红外线复眼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上,便于机器人可以多角度接收信号,然而,操作者在使用机器人的过程中,机器人会在运行的过程中,与外物发生碰撞和震动,这样会对红外线复眼传感器造成损害,同时机器人和红外线复眼传感器在使用的过程中,电器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不及时排出,会对机器人和红外线复眼传感器以及电器元件造成损害。
为此,我们设计一种机器人外接红外线复眼传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震动会对机器人和外接红外线复眼传感器造成损害,同时机器人运行造成高温也会损害电器元件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机器人外接红外线复眼传感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器人外接红外线复眼传感器,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有传感器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设有与传感器本体对应的安装槽,所述传感器本体通过限位机构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安装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板远离限位机构的一侧通过第一减震机构与安装槽的内底部连接,所述传感器本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动力机构,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外侧壁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减震机构分别与传感器本体的上下两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空腔内侧壁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贯穿空腔内侧壁并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安装槽的内底部设有与扇叶对应的连接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侧壁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安装槽的内底部设有与活动块对应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块滑动套接在活动杆上,所述活动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于活动块的侧壁和活动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和安装板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二转轴,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转动套接在两个第二转轴上。
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限位杆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杆上固定套接有转动块,所述限位槽上设有两个与转动块对应的转动槽,所述限位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卡块,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卡块对应的卡槽,所述限位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于安装板的侧壁和限位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设有与滑块对应的滑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季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季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77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协同数据处理
- 下一篇:一种危化品车辆后碰撞预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