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功率缓冲器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8620.3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9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雷涛;陈光巳;刘晓飞;张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H02J7/34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型 预测 控制 功率 缓冲器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功率缓冲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功率缓冲变换器包括三相电源vs、交流侧等效线路电阻Rs、交流侧电感Ls、三相整流桥、直流侧电容Cdc、DC/DC变换器、储能元件、恒功率负载和电机类负载;三相整流桥中包括6个IGBT管Q1~Q6,其中Q1和Q4存在着互补关系、Q2和Q5存在着互补关系、Q3和Q6存在着互补关系;DC/DC变换器中包括功率管T1、T2和电感L1,当处于BOOST模式时,功率管T1常闭,功率管T2处于被控状态;当处于BUCK模式时功率管T2常闭,功率管T1处于被控状态;
功率缓冲变换器的控制方法采用有限集的模型预测控制,由于DC/DC变换器工作在不同状态下,系统的模型不同,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分为稳态模式、BUCK模式和BOOST模式三种模式:
稳态模式:维持正常电路工作时的模型预测控制模式,即交流侧电压为额定值,电机不处于电流回馈状态时,直流母线电压只需要通过对三相整流桥的控制就能够实现稳压;由于不需要DC/DC变换器进行工作,所以DC/DC变换器的功率管T1和T2的控制信号d1和d2均为0;在该模式下,模型预测控制有限集的控制开关组合为8种;
BUCK模式:当母线上的功率超出直流母线上负载的需求功率时的模型预测控制模式,即交流侧电压发生暂升或者电机发生电流回馈;此时需要储能模块对直流母线的功率进行吸收,该模式下的功率管T2的控制信号d2为恒定值0,而功率管T1处于控制状态,在该模式下,模型预测控制有限集的控制开关组合为16种;
BOOST模式:当母线上的功率低于直流母线上负载的需求功率时的模型预测控制模式,交流侧电压发生骤降时,此时需要储能模块补偿直流母线上的功率缺失,该模式下功率管T1的控制信号d1为恒定值0,而功率管T2处于可控状态;在该模式下,模型预测控制有限集的控制开关组合为16种;
功率缓冲变换器的控制步骤如下:
步骤1.将测量得到的直流母线电压Vdc与额定参考电压Vdc_ref做差值;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差值经过PI环节后,与参考电压Vdc_ref做乘积得到参考有功功率Pin_ref;
步骤3.将测量的到的交流侧电压电流、直流母线电压Vdc、电池电压Vbat、电池电流ibat、电机电流imotor,交流侧直轴电压Vd信号接入到模型预测控制模块;
步骤4.将步骤3所得的Vd和imotor信号经过分析后,判断是否交流侧电压发生扰动或者电机发生能量回馈,而后选择合适的模型预测控制的模式,模式分为稳态模式、BUCK模式和BOOST模式;
模型预测控制的程序,其中Ik1和Ik2为第一次预测和第二次预测的交流侧电流矢量,其预测公式如公式(2)所示
其中I(k+1)与Ik1等同,Ik2可以通过将I(k+1)带入公式(2)中的I(k)得到,Rs为交流侧线路电阻阻值,Ts为采样周期,Ls为交流侧电感值,Vs(k)为第k次交流侧电压矢量,V(i)为第i个开关对应的电压矢量;其中V(i)与Vi等同;
ibat1和ibat2是(k+1)次和(k+2)次的电池电流,其计算方式根据BUCK模式和BOOST模式的不同而不同,具体如公式(3);(k+2)次的电池电流值带入方式与步骤4所提到的电流矢量计算方式一致;
其中L1为DC/DC变换器的电感,D为相应开关管的开关函数,其值为0或1;
Vdc1和Vdc2根据BUCK模式和BOOST模式的不同而不同,具体如公式
Cdc为直流侧电容,Pload为恒功率负载值,idc为三相整流器的输出电流,计算公式如公式(5)
idc=iaSa+ibSb+icSc (5)
输入有功功率Pin和输入无功功率Qin求取如公式(6)所示
代价函数Js获取如公式(7)所示
;
步骤5.将步骤3中的信号经过模型的一次预测得到k+1次交流侧电流矢量Ik1、直流母线电压Vdc1和电池电流ibat1;
步骤6.将该模式下的开关组合依次带入模型,得到二次预测k+2次流侧电流矢量Ik2、直流母线电压Vdc2和电池电流ibat2,并预测k+2次有功功率Pin;
步骤7.将步骤6所得的结果依次带入代价函数;
步骤8.将步骤7各个开关组合所得的代价函数进行对比,将代价函数值最小的开关组合输出;
步骤9.将步骤8所求的开关组合传输给三相整流器和DC/DC变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862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