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观音制作过程中香气的收集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9287.8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3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翁连进;耿頔;杨欣;韩媛媛;于庆杰;易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陈丹艳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观音 制作 过程 香气 收集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观音制作过程中香气的收集装置及其方法,所述装置设有集气口、过滤器、混合气加压冷凝器、茶叶香气液体接受器、气体流量计、气阀、气泵、低温恒温水槽。收集时,用低温恒温水槽的低温恒温冷却液对茶叶香气冷凝器接受器和混合气加压冷凝器进行冷却,开启气阀阀门,启动气泵,将混有茶叶香气的空气从集气口吸入,经过滤器过滤除去粉尘,再经混合气加压冷凝器加压冷却将茶叶香气液化,气液混合物自冷凝器流入到茶叶香气冷凝液接受器,茶叶香气冷凝液保存在接受器的下层,最终取出备用,尾气从接受器顶部的尾气出口经流量计、气阀再由气泵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观音制作过程中香气的收集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称为“挥发性香气组分”,是茶叶中易挥发性物质的总称,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不仅成品茶叶有芳香物质,在鲜茶及制作过程中都能感受和检测到芳香特质的存在,至目前为止,已分离鉴定的茶叶芳香物质约有700种,但主要成份仅为数十种。有关研究资料表明,铁观音茶叶成品中香气主要成分有:乙酸乙酯、2-戊酮、苯乙醛、樟醇、苯甲醇、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植醇、丁酸-2-甲基-2-苯乙酯、丁酸苯乙酯、己酸-顺-3-己烯酯、水杨酸甲酯等,而制作过程中的茶叶香气往往成为一种浪费。
铁观音是乌龙茶系中的一种,其制作工艺较为独特,为半发酵型,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晒青-堆青-摇青-凉青-炒青-揉捻-包揉-烘干。在制作过程中,茶叶中有机质在生物酶作用下发生了如脂质降解、偶联氧化、糖苷水解转化等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生成了数量种类繁多的芳香物质,正是这些物质形成了铁观音特殊香气。在铁观音制作的各道工序中,由于工艺条件不同,产生的香气也各异,体现在其化学组份及比例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炒青和烘焙工序中,由于温度较高,挥发生性成份受热更易于从茶叶中大量逸出,香味令人陶醉。
对铁观音制作的炒青和烘干两道工序所产生的香气成份进行检测分析表明,大部分成份的沸点在200℃左右甚至更高,即这些香气成份在常温或低温下不易挥发,只有在炒青和烘干过程中因为温度较高而挥发出来,形成独特的自然香味。
已有的关于茶叶香气的收集方法主要是检测分析香气化学成分时制作样品使用,有:静态顶空法、静态顶空—多聚物吸附法、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气体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抽提法、连续蒸馏萃取法、吸附丝质法、冲泡—抽提法、柱吸附—溶剂洗脱法等,其中应用较多、较为成熟的全组分制样方法为减压水蒸气蒸馏或连续水蒸气萃取法,以加热的方式将成品茶叶香气驱出再采用吸附或吸收方法收集。由于茶叶香气是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不同的化学成份,它们在吸附剂或吸附剂中的平衡系数差异大,因此经吸附或吸收后再解吸,所得的解吸气体中各种组份比例与原始茶叶香气中的各组份组成比例相差较大,人所能感受到的味道已与原香气完全不同,这些方法均不适合用于收集茶叶制作过程中产生香气以制成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铁观音制作过程中香气的收集装置及其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铁观音制作过程中香气的收集装置,包括集气组件、冷凝组件、接收组件和供冷组件;
所述集气组件包括集气口和过滤器;所述集气口的下端设一开口,所述开口罩设于铁观音的杀青锅或烘干器的气体出口上方,用于收集气体;集气口的另一端与过滤器连接,所述过滤器用于过滤收集气体中的粉尘;所述集气口沿竖直方向的剖面为梯形,所述开口尺寸大于与过滤器连接端尺寸;
所述冷凝组件包括混合气加压冷凝器,所述混合气加压冷凝器为一中空的壳体,包括进气口和气液混合物出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于壳体顶部,所述气液混合物出口设置于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内设若干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入口端管径与出口端管径比为4.4721~1:1,所述冷凝管的入口端与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凝管的出口端与气液混合物出口连通;所述冷凝管数量至少为一,排布于壳体内,冷凝管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间形成冷却液的流通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92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