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吸收口腔修复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49508.1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3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靳柯;张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一迈尔(苏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40 | 分类号: | A61L27/40;A61L27/22;A61L27/58;A61L27/18;D04H1/30;D04H1/435;D04H1/728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陆金星;姚惠菱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口腔 修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吸收口腔修复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明胶纤维膜制备工序、聚己内酯纤维膜制备工序、复合膜压合工序以及后处理工序,
所述明胶纤维膜制备工序包括如下步骤:
S1.1、明胶溶液的配制,
首先,将纯化水、乙酸以及乙酸乙酯配制为溶解液,配制好的溶解液中纯化水占比35~40wt%,乙酸占比25~30wt%,乙酸乙酯占比30~40wt%;
然后,将明胶与配制好的溶解液配制为明胶溶液,配制好的明胶溶液中,明胶与溶解液的质量比为1:8~1:7或1:6;
S1.2、明胶纤维膜的制备:
首先,向配制好的明胶溶液中加入戊二醛交联剂,混合均匀后得到纺丝溶液,得到的纺丝溶液中戊二醛交联剂占明胶溶液的比例为0.25~0.3wt%;
然后,将得到的纺丝溶液注入静电纺丝设备注射器泵中;
之后,进行静电纺丝,制得明胶纤维膜,静电纺丝时,纺丝喷头与接收芯轴的距离为70~100mm,静电纺丝起始参数为:接收芯轴转速在100~200rpm,正电压12~15kV,负电压0.1kV,溶液流速3~4mL/h;随后每隔25~35min,将电压提高1~1.5kV,流速提高0.1~0.2ml/h,总纺丝时间为4~5.5h,制得的明胶纤维膜的纤维直径沿其厚度方向逐渐变大;所述明胶纤维膜的纤维直径范围为200~800nm;
S1.3、明胶纤维膜的干燥:
将制得的明胶纤维膜放置于烘箱中进行干燥处理后取出,得到干燥完成的明胶纤维膜,烘箱的温度为110~140℃,干燥时间为6~8h;
所述聚己内酯纤维膜制备工序包括如下步骤,
S2.1、聚己内酯溶液的制备:
将聚己内酯加入三氯甲烷溶剂中,完全溶解后得到聚己内酯溶液,得到的聚己内酯溶液中,聚己内酯的质量比为20wt%;
S2.2、聚己内酯纤维膜的制备:
首先,将得到的聚己内酯溶液加入静电纺丝设备注射器泵中;
然后,进行静电纺丝,制得聚己内酯纤维膜;
S2.3、聚己内酯纤维膜的干燥:
将制得的聚己内酯纤维膜放置于烘箱中进行干燥处理后取出,得到干燥完成的聚己内酯纤维膜;
所述压合工序如下:将制备的两层明胶纤维膜和一层聚己内酯纤维膜按照“明胶纤维膜-聚己内酯纤维膜-明胶纤维膜”的形式进行压合,得到3层层叠结构的复合膜,其中,两层明胶纤维膜中纤维直径较小的一侧均面向聚己内酯纤维膜;
所述后处理工序如下:首先,将压合得到复合膜切割为所需的形状和规格,然后,将切割后的复合膜进行包装,之后,采用环氧乙烷熏蒸的方式对包装好的复合膜进行灭菌处理,得到可吸收口腔修复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明胶纤维膜制备工序的步骤S1.1中,明胶为牛骨明胶,冻力范围在160~200bloom 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己内酯纤维膜制备工序的步骤S2.1中,所述聚己内酯的特性黏度范围为0.9~1.1dL/g,所述特性黏度的测试条件为:0.1%g/mL,氯仿,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己内酯纤维膜制备工序的步骤S2.2中,静电纺丝参数为:电压参数为正电压16~18kV,负电压0.1~2kV,进料速率范围为1.5~2mL/h;总纺丝时间为4~4.5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己内酯纤维膜制备工序的步骤S2.3中,烘箱的温度为50~55℃,干燥时间为1.5~2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合工序中,压合温度为55~65℃,压力为15~18N,压合时间为10~40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后处理工序中,包装时,首先使用吸塑盒和透气性盖材热合密封的方式进行包装,热合温度为130~150℃;然后装入带有透气性材料组件的三边密封的顶头袋中,以热合的方式封口,热合温度为150~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一迈尔(苏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诺一迈尔(苏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95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