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双枪管的发射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0643.8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6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程志;张志安;李金芝;江涛;吴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A9/35 | 分类号: | F41A9/35;F41F1/00;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射机构 摩擦轮 上固定板 固定板 固定板顶面 顶面 平行间隔设置 发射装置 穿过 对称固定 发射效率 分离设计 机构设置 发射管 固定块 高清 枪管 打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双发射管的发射机构,自上向下平行间隔设置发射机构上固定板、一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二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两个固定块对称固定在二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顶面,一号发射机构设置在一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顶面,一号供弹机构设置在发射机构上固定板顶面,并穿过发射机构上固定板与一号发射机构相连通,二号发射机构设置在二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顶面,二号供弹机构固定在一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上,并穿过一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与二号发射机构相连通,高清图传发射装置固定在发射机构上固定板顶面。本发明通过供弹和发射机构的分离设计提高了整体发射机构的发射效率和打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发射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具备双发射管机构的结构设计和硬件选择。
背景技术
利用摩擦轮的方式进行球体的直线发射具有结构简单且发射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需要双摩擦轮进行对称加速,会使得整个发射机构体积较大。对于传统的发射机构配备单一发射管,整个机构的供弹和发射链路只有一条,可以有效地缩小整个机构的体积并且保证发射效率,但无法实现多枪管同时发射,增强机构的打击效果。
在专利201710219101.1《基于摩擦轮的对抗型机器人发弹装置》中提出了一种弹仓与摩擦轮组件分离的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发射机构的体积,便于实现双发射机构的轻量化设计,但是过长的供弹线路对于小型弹丸的输送来说很容易发生卡弹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双枪管的发射机构,通过供弹和发射机构的分离设计提高了整体发射机构的发射效率和打击效果。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具备双发射管的发射机构,包括发射机构上固定板、一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二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高清图传发射装置、一号发射机构、二号发射机构、一号供弹机构、二号供弹机构和两个固定块,其中自上向下平行间隔设置发射机构上固定板、一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二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两个固定块对称固定在二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顶面,连接固定一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和二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一号发射机构设置在一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顶面,一号供弹机构设置在发射机构上固定板顶面,并穿过发射机构上固定板与一号发射机构相连通,二号发射机构设置在二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顶面,二号供弹机构固定在一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上,并穿过一号发射机构摩擦轮固定板与二号发射机构相连通,高清图传发射装置固定在发射机构上固定板顶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1)在满足机构性能前提下,极限地缩小双发射管的轴线间距离,减少了整个机构的体积
(2)双弹丸输送通道分离,通过弹仓分离的方式保证一号发射机构弹丸的流畅供给,并二号发射机构配备分弹仓,用于存储发射所用弹丸并不断保持供给。
(3)对影响弹道的关键点:射速、枪管尺寸、摩擦轮材料进行了设计实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号发射机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二号发射机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06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