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的安检托盘电子化发放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0671.X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0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黄慕楠;江宇星;于嘉;郭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能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B65G5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3 | 代理人: | 马丽莲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安检 托盘 电子 发放 | ||
本发明涉及安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安检托盘电子化发放机,包括水平设置的载物平台和水平设置的举升平台,载物平台和举升平台之间设有重量传感器,载物平台上铺设有RFID天线,载物平台两端设有固定滑块,固定滑块上设有螺纹通孔述固定滑块通过螺纹通孔与竖直设置的导轨螺纹连接,导轨的顶端设有扫描模块和计数器,导轨的底端连接举升器,举升器连接步进电机,本发明通过使用RFID技术,实现了被安检人信息与安检托盘上RFID标签信息绑定,从而解决了安检时人包分离,导致的贵重物品丢失的问题,同时通过电子化的设备实现了安检托盘的自助发放,解放了一定的劳动力,节约了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安检托盘电子化发放机。
背景技术
机场安检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旅客将枪支、军用或警用械具及其仿制品、爆炸物品、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物品、毒害品、放射性物品及其他危害飞行安全的物品通过人身、随身手提行李、托运行李、托运货物带上飞机。
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无论是从航空企业的旅客运输量还是机场建设方面来看,我国民航事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民航局最新运输生产指标统计显示,以2015年2月为例,旅客运输量就达到3492.70万人;在机场建设方面,我国现已形成北方机场群、华东机场群、中南机场群、西南机场群、西北机场群这五大机场群,据不完全统计,既有机场147个,未来还将新增97个机场。民航业在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推力的同时也给民航安全带来巨大的压力,但我们决不能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民航安全的重要性。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复杂的安全形势,我国一直以来在民航安检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以保证民航安全、高效运行。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民航安全犯罪呈现犯罪手段科技化,犯罪分子低龄化,犯罪知识专业化等几大特点,这些都给我们民航安检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压力。
据英国的业内人士披露,在机场的安检区域,每天都有乘客的物品被盗。机场工作人员怀疑有犯罪团伙专门在那里行窃。目前机场的安检要求乘客将电子产品、化妆品从行李里面取出,单独进行扫描,以防里面有爆炸物。在当今电子时代,每个人几乎都随身带着电子产品,从手机到 Kindle、iPad、电脑。而这些电子产品几乎都比较贵,甚至可能价值几千镑。这样就造成了乘客与自己昂贵的电子产品分离的情况,稍不留神,东西可能就被盗。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英国乘客表示,他们在机场的时候感到很沮丧,甚至比工作更难受,而机场安检就是其中最让人感到压抑的方面。
而机场工作人员给出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只能是报警,这种问题就亟待解决。
而导致安检过程中贵重物品丢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包分离安检时,安检托盘并不能与被安检人员对应,导致冒领、漏领的现象频繁发生,由于安检托盘与被安检人员并没有对应登记,当漏领的被安检人员回来找寻物品时,就要调取监控录像,繁琐且费时,并且亦容易出现冒领的问题。
所以,我们提出一种基于RFID的安检托盘电子化发放机,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安检托盘电子化发放机,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安检时被安检人可以与安检托盘信息绑定从而解决了贵重物品丢失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安检托盘电子化发放机,包括水平设置的载物平台和水平设置的举升平台,所述载物平台和所述举升平台之间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的顶端连接所述载物平台的底面,所述重量传感器的底端连接所述平台的顶面,所述载物平台上铺设有RFID天线,所述载物平台两端设有固定滑块,所述固定滑块上设有螺纹通孔,所述固定滑块通过螺纹通孔与竖直设置的导轨螺纹连接,所述导轨的顶端设有扫描模块和计数器,所述导轨的底端连接举升器,所述举升器连接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通过举升器控制导轨转动,所述基于RFID的安检托盘电子化发放机还包括RFID读写器和主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能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能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06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