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团水虱破坏区域红树林恢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5383.3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8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楠;王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树林 红树林生态系统 修复 恢复 生态保护 管护 低洼 整地 地势 水土流失 种植 成功 | ||
本发明属于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团水虱破坏区域红树林的恢复方法,包括(1)除团水虱;(2)整地;(3)种植;(4)补种和管护。团水虱破坏区域内因团水虱穴居破坏红树、水土流失严重、地势低洼等问题使得破坏区域内的红树林修复难度大。使用本专利方法,可成功修复因团水虱破坏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团水虱破坏区域红树林的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红树林处于陆地与海洋过渡带,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的生态关键区,也是海岸带生态脆弱最敏感区域。热带和亚热带的红树生物群落是形成红树林生态系统高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基础,该生态系统可为人类提供数以百万计的必要物资及服务。其具有防汛、防浪、防风暴、护堤等功能,是不可替代的首道沿海绿色屏障。红树林独特的生态环境也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场所,其中许多是濒危和受保护的物种。
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价值巨大,但在过去却被认为只是传播疾病的泥泞荒地。由于其生态价值被严重低估,导致全球的红树林以惊人的速度被破坏。红树林一旦发生退化,海岸线附近高度依赖红树林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居民将面临诸多困境。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活动,几乎所有的红树林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红树林被各种产业征用,包括农业用地如稻田,生物燃料植物种植地,城市和住宅用地开发,水产养殖如养虾塘,其中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是人类对红树林资源的最主要的破坏和威胁。另外,海上溢油、石油生产,家庭和工业废水的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农药、农业和城市径流流入红树林的有毒化学物质,淡水引水灌溉和土地复垦等均对红树林产生了严重而广泛的负面影响。
我国红树林面积亦急剧下降,从20世纪50至90年代初面积锐减68.7%。在过去近50年的时间里,我国主要红树林区——海南东寨港有近50%的天然红树林被毁掉。尤其近几年,海南东寨港国家级保护区内红树林陆续成片死亡,广西北部湾红树林大量枯黄濒死的趋势仍在扩大。近年来东寨港衰退的红树林约100hm2(占东寨港红树林8%),其中枯萎面积达40hm2以上。这些衰亡群落多数发现在有团水虱(Sphaeroma sp.)破坏和穴居活动的地方,同时还存在着团水虱大量钻凿红树林根部的现象,如在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中,团水虱集中为害其板状根,形成密集孔洞,使红树植物的根系受到损伤,造成整片林木枯萎。团水虱导致的负面影响如下:①在风浪的冲击下,受害红树植株根茎处由于木质部被蛀空、蛀断而倒伏死亡;②由于红树植株死亡削弱了其根茎固着沼泽地淤泥的作用,造成团水虱破坏区域在风浪的冲击下水土流失严重,呈显著低洼地势;③倒伏死亡的红树枝干及其气生根可成为团水虱的新的栖息地,加速了团水虱的繁殖,但如对其进行隔离可控制其进一步的蔓延;④清除枯死的红树板状根是一项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清除不彻底导致在团水虱破坏区域进行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的新苗再次被蛀蚀死亡、生态系统恢复耗时长、难度大及资金投入巨大等诸多问题。因此,团水虱破坏区域红树林的恢复方法及相关技术的确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团水虱破坏区域红树林的恢复方法。清除破坏区域的团水虱后,将该低洼区域重新利用,以一种自然选择与人工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即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水文条件,使该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⑴将团水虱破坏区域死亡红树中被团水虱大量钻凿形成密集孔洞的气生根、树干全部清除,并焚毁,将未被团水虱大量钻凿形成密集孔洞的死亡红树的气生根、树干用挖掘机挖出后倒伏作为团水虱爆发区的饵料,滞留在该区域40±10 天,待形成团水虱钻凿的密集孔洞后清除,并焚毁,直至所投放木料不再形成密集孔洞后,进行后续步骤;
⑵控制该区域外围污染源排放,并连续监测该区域红树林健康生长区域的水量和潮汐水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5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