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控芯片、提取式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分析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56995.4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2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廖循;刘一鸣;李向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72;G01N3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 芯片 提取 式微 联用 分析 设备 方法 | ||
1.一种提取式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分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联用的电喷雾质谱和微流控芯片;
其中,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基片,所述基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样品提取槽以及与每个所述样品提取槽连通的样品微通道;所述基片还设置有喷雾微通道;所述提取槽内放置有层析纸,每个所述样品微通道远离所述样品提取槽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喷雾微通道喷出的流体喷雾束的周向,以使所述样品微通道的轴线与所述喷雾微通道的轴线相交汇;
所述喷雾微通道的喷雾口与所述电喷雾质谱的进样口对齐、且所述喷雾口与所述进样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4mm。
2.一种提取式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利用如权利 要求1所述的提取式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分析设备,其包括:
将生物样品滴加在装有层析纸的所述样品提取槽中,在所述样品提取槽中添加样品提取液后,分别对所述喷雾微通道和所述样品提取槽施加电压,使所述喷雾微通道中的喷雾溶剂以流体喷雾束的形式喷出、并载带从所述样品微通道中喷出的所述样品提取液进入所述质谱的进样口,进行质谱检测;对所述喷雾微通道施加的电压为3-5KV;对所述样品提取槽施加的电压为60-120V。
3.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片,所述基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装有层析纸的样品提取槽以及与每个所述样品提取槽连通的样品微通道;所述基片还设置有喷雾微通道;其中,每个所述样品微通道远离所述样品提取槽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喷雾微通道喷出的流体喷雾束的周向,以使所述样品微通道的轴线与所述喷雾微通道的轴线相交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围成所述喷雾微通道的基片沿所述喷雾微通道喷出的流体喷雾束的方向呈尖刺状设置,围成每个所述样品微通道的基片沿朝向所述喷雾微通道的周向方向呈尖刺状设置,以使每个所述样品微通道的出液口位于所述喷雾微通道喷出的流体喷雾束的周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微通道的轴线与所述喷雾微通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0~110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微通道的出液口与所述喷雾微通道的喷雾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2-0.8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提取槽与所述喷雾微通道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提取槽有两个,两个所述样品提取槽对称设置于所述喷雾微通道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样品微通道呈弧形设置,且该弧形的所述样品微通道的圆心靠近所述喷雾微通道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699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