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7057.6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3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苏赞加;俞刚;丘永元;常建宇;付琳琳;罗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支撑结构 背光模块 支撑 发光二极管透镜 基板 光源 直下式背光模块 发光二极管 光学膜片组 成本效益 透镜配置 凸起结构 显示效果 支撑腔体 出光面 可靠度 暗影 搭配 覆盖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基板;多数光源;至少一个支撑透镜配置于所述基板之上并覆盖所述多数光源中之至少一者,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透镜包括一第一发光二极管(LED)透镜以及一向上突出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透镜之出光面的支撑结构;以及一光学膜片组,配置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透镜上并和所述支撑结构相接触。在本发明背光模块中,透过在LED透镜出光面上设置一个凸起结构,起到支撑腔体高度的作用,减少既有直下式背光模块中的支撑结构造成的暗影,进而提升显示效果,并藉由设计时搭配适当的支撑透镜与不具有支撑结构突出于出光面的发光二极管透镜比例,提供良好的支撑强度以提高可靠度,同时达到符合成本效益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提高显示效果且具有优异机械强度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直下式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有两种常见的实现形式,一种为直接采用表面黏贴型LED(需要LED数量多),第二种为表面黏贴型LED搭配二次透镜(可减少LED颗数)。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实现形式,扩散板都需要有支撑结构来防止其由于冷热缩胀、运输过程中震动而引起的形变,造成品质问题或者击伤LED(当腔体高度较低时),如图1所示。图一为传统的支撑结构10位于传统的直下式背光模块1中的示意图。
常用的支撑结构高度(Hs)一般保持与腔体高度(Hc)一致,或者Hs比Hc略微小1-2mm。这时会遇到一个与支撑结构有关的严重的品质问题,尤其是在表面黏贴型LED搭配二次透镜11的架构中更为明显。用于背光的LED出光光型一般为朗伯型,而二次透镜会将该光型打开,大角度的光能量增加,此时大角度的出光传播至支撑结构时,容易受到其顶端部分的阻挡,而在扩散板和光学膜片上留下一个暗影B,如图2所示,图2为透镜中光传播受到支撑结构10阻挡的示意图。
另外,支撑结构(Support Pin)的另外一个功能是支撑作用,在背光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支撑结构能够在承受一定的环境温度及一定的外力挤压时,仍能保持原来的形状。而目前支撑结构常常遇到的可靠性问题是,LED工作时背光腔体内的温度增加,或运输过程中环境温度过高,或模组在运输过程中一定的形变,都会造成支撑结构形变。此时,支撑结构会失去支撑腔体高度的功能,且其形变不可恢复。
因此,亟需一种能改善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并且提高结构强度以提升可靠度的背光模块设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在本发明的背光模组设计中,透过在LED透镜出光面上设置一个凸起结构,起到支撑腔体高度的作用,减少既有直下式背光模块中的支撑结构造成的暗影,进而提升显示效果,并藉由设计时搭配适当的支撑透镜与不具有支撑结构突出于出光面的发光二极管透镜比例,提供良好的支撑强度以提高可靠度,同时达到符合成本效益的目的。
据此,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基板;多数光源;至少一个支撑透镜配置于所述基板之上并覆盖所述多数光源中之至少一者,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透镜包括一第一发光二极管(LED)透镜以及一向上突出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透镜之出光面的支撑结构;以及一光学膜片组,配置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透镜上并和所述支撑结构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块,更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LED)透镜配置于所述基板之上,并覆盖所述多数光源中之至少另一者,且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透镜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LED)透镜间隔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透镜与所述支撑结构的组合结构包括下列至少其一:一体成形、支撑结构位于第一发光二极管透镜之上、支撑结构贯穿第一发光二极管透镜、以及支撑结构部分埋入第一发光二极管透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背光模块包括多个所述支撑透镜,其中所述多个支撑透镜于所述背光模块的面积内均匀分布,且所述多个支撑透镜彼此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5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70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轴移动结构和装配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焦设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