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硅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8225.3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9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吕天民;张豪;范曦;单嗣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豪然喷射成形合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2 | 分类号: | C22C21/02;C22F1/043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李小静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铝合金 制备 质量百分比 喷射成形 热处理 改进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硅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硅铝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Si 23‑27%、Mg 0.8‑1.2%、Cu 3.5‑4.5%、Fe≤0.4%,余量为Al。包括如下步骤:该硅铝合金元素Si、Mg、Cu、Fe、Al按比例进行喷射成形,获得初品,将初品进行T6态热处理获得成品。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通过调整硅铝合金元素比例及改进方法,使得制备的新型硅铝合金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及更高的硬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及其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硅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铝合金拥有比重小、密度低、高导热率、热膨胀系数低、机械加工性能良好、耐磨耐蚀性好、表面硬度高及具有一定的高温强度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雷达用电子封装材料、气缸套及连杆用耐磨材料、活塞、转子材料等领域。为了进一步提高硅铝合金的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采用喷射成形技术来解决传统铝合金制备工艺难题。粗大不规则形状初生硅转变成均匀分布的细密硅颗粒,增强相由长针状形态转变成规则形态且均匀分布在基体上,增强相与基体界面结合程度也随之增强。但是,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硅铝合金硬度与强度较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硅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硅铝合金,该硅铝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Si 23-27%、Mg 0.8-1.2%、Cu 3.5-4.5%、Fe≤0.4%,余量为Al。
其中,该硅铝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Si 23%、Mg 0.8%、Cu 34.5%、Fe0.4%,余量为Al。
其中,该硅铝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Si 27%、Mg 1.2%、Cu 4.5%、Fe0.1%,余量为Al。
其中,该硅铝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Si 25%、Mg 1.0%、Cu 4.0%、Fe0.2%,余量为Al。
一种新型硅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硅铝合金元素Si、Mg、Cu、Fe、Al按比例进行喷射成形,获得初品,
将初品进行T6态热处理获得成品。
其中,T6态热处理的步骤包括:
低于过烧温度保温1-4h;
水冷;
进行高温时效12-36h,获得成品。
其中,低于过烧温度10-40℃。
其中,所述低于过烧温度保温的时长与初品的体积呈正相关。
其中,所述进行高温时效的时长与初品的体积呈正相关。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通过调整硅铝合金元素比例及改进方法,使得制备的新型硅铝合金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及更高的硬度。
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某些示例性方面,并且其指示的仅仅是各个实施例的原则可以利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其它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变得明显,所公开的实施例是要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硅铝合金的金相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豪然喷射成形合金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豪然喷射成形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82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