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日志接收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8607.6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9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松;韩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日志接收 日志 测试方法及装置 多个数据包 数据发送设备 发送设备 接收数据 目的端口 日志发送 网络发送 性能测试 数据包 源端口 源IP 测试 发送 携带 应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志接收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应用于日志发送设备的方法包括: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多个数据包,其中每个数据包中均携带有数据发送设备随机获取的源IP、源端口、目的IP和目的端口;根据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生成多个日志;将所述多个日志通过网络发送至日志接收设备,以使日志接收设备根据所接收到的多个日志,对自身的日志接收性能进行测试。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日志接收性能测试时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日志接收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管设备的多元化以及功能实现的多元化,对于网管设备的日志接收性能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与流量产生的真实数据接近。在现实环境中,真实流量产生的日志的源IP和目的IP的离散度较高,真实流量产生的日志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的离散度也较高,此外其他字段也具有随机性。
其中,传统的syslog格式的日志接收性能测试,主要是抓取几个syslog格式日志的数据包导入到测试仪中,然后设置不同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并进行大量数据包回放到网管设备进行日志的接收性能测试。但是该种测试方式产生的syslog格式日志中,源IP和目的IP为一一对应关系,没有达到离散度要求,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也是一一对应关系,也没有达到离散度要求,此外其他字段也是固定数据,没有达到随机性要求,这导致网管设备接收日志的场景与真是场景不同,从而导致不能准确的对日志接收性能进行测试。
此外,传统的tlv格式的日志接收性能测试,同样为抓取几个tlv格式日志的数据包导入到测试仪中,然后对这几个数据包进行大量回放。但是由于tlv格式日志数据包无法编辑,因此该方式中网络设备接收到的日志中全部是数据包中的这几条日志重复存储,更加无法达到源IP和目的IP离散、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离散以及其他字段的随机性要求,这导致网管设备接收日志的场景与真是场景不同,从而导致不能准确的对日志接收性能进行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志接收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网络设备进行日志的接收性能测试时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志接收性能的测试方法,应用于日志发送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多个数据包,其中每个数据包中均携带有数据发送设备随机获取的源IP、源端口、目的IP和目的端口;
根据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生成多个日志;
将所述多个日志通过网络发送至日志接收设备,以使日志接收设备根据所接收到的多个日志,对自身的日志接收性能进行测试。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志接收性能的测试方法,应用于日志接收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日志发送设备发送的多个日志;其中,所述多个日志为所述日志发送设备根据所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产生,所述多个数据包由数据发送设备发送,且每个数据包中均携带有数据发送设备随机获取的源IP、源端口、目的IP和目的端口;
根据所接收到的多个日志,对所述日志接收设备的日志接收性能进行测试。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志接收性能的测试装置,应用于日志发送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多个数据包,其中每个数据包中均携带有数据发送设备随机获取的源IP、源端口、目的IP和目的端口;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生成多个日志;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多个日志通过网络发送至日志接收设备,以使日志接收设备根据所接收到的多个日志,对自身的日志接收性能进行测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日志接收性能的测试装置,应用于日志接收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86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