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高斯通带中频接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58865.4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6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杨留邡;任静晶;龙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0 | 分类号: | H04B1/10;H04B1/12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9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斯通 中频 接收机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斯通带中频接收机由前后两级组成,包括低噪声放大器、衰减匹配网络、前级高斯滤波器、后级高斯滤波器、数控衰减器、宽带增益放大器、宽带混频器;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与衰减匹配网络、前级高斯滤波器、数控衰减器、宽带增益放大器、宽带混频器连接组成第一级流程,再与所述的宽带增益放大器、衰减匹配网络、后级高斯滤波器、数控衰减器、宽带增益放大器、末级驱动放大器依次连接,组成第二级流程。本发明以高斯滤波器为基础,利用该型滤波器具有带内群延时波动小、相位线性度高等特点,达到降低接收机信号通带内噪声功率、消除调制脉冲信号的冲击和振铃现象的目的。同时采用宽带设计,增加可用信号的信息量以提高接收机系统的探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斯通带中频接收机。
背景技术
在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工作过程中,由于照射信号频谱不纯净,信号中的相位噪声、经调制进入信号通道的本振相位噪声边带及杂波信号容易进入速度门,造成接收机系统无法检测到最小目标信号。因此,如何降低接收机系统信号通道内的噪声功率、相位噪声边带及杂波的技术即抗泄漏与杂波技术,是半主动雷达导引头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之一。对于如何提高接收机系统的能见度指标,通常做法是压缩速度门或信号通道带宽,达到降低照射泄漏信号与杂波信号进入信号通道的相位噪声功率,减小系统对目标检测能力的影响。
通常在中频接收机设计中,一般采用窄带设计,其通道带宽在1kHz~5kHz之间,这样进入信号通道的照射泄漏信号相位噪声功率将大为降低,能有效提高导接收机系统的泄漏下能见度与杂波下能见度指标,其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在窄带中频接收机设计中,通带带宽由窄带滤波器带宽决定。但由于窄带滤波器的传递函数特点,在通带边带处信号的群延时波动较大,其带内群延时波动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通带边带处群延时波动较大,信号失真严重,将造成信号通道内相位噪声的恶化,噪声功率增加。同时由于窄带滤波器具有严重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特性,将导致调制脉冲的前端和后端出现严重的冲击和振铃现象,造成脉冲宽度内信号信息量的丢失。因此,采用窄带滤波器设计的中频接收机,虽然能有效降低进入信号通道内的照射泄漏信号的噪声功率,但接收机自身由于窄带滤波器特性造成通道内噪声功率的增加,系统泄漏下能见度等指标不会得到多大改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斯通带中频接收机由前后两级组成,包括低噪声放大器、衰减匹配网络、前级高斯滤波器、后级高斯滤波器、数控衰减器、宽带增益放大器、宽带混频器;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与衰减匹配网络、前级高斯滤波器、数控衰减器、宽带增益放大器、宽带混频器连接组成第一级流程,再与所述的宽带增益放大器、衰减匹配网络、后级高斯滤波器、数控衰减器、宽带增益放大器、末级驱动放大器依次连接,组成第二级流程。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斯通带中频接收机由前后两级组成,包括低噪声放大器、衰减匹配网络、前级高斯滤波器、后级高斯滤波器、数控衰减器、宽带增益放大器、宽带混频器;所述的低噪声放大器与衰减匹配网络、前级高斯滤波器、数控衰减器、宽带增益放大器、宽带混频器连接组成第一级流程,再与所述的宽带增益放大器、衰减匹配网络、后级高斯滤波器、数控衰减器、宽带增益放大器、末级驱动放大器依次连接,组成第二级流程。
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对前端输入信号进行放大。
所述衰减匹配网络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电阻R1与电阻R2、电阻R3组成π型衰减网络,电容C1和电容C2分别与π型网络并联在衰减匹配网络两端调节滤波器输入端与输出端电路分布参数。衰减匹配网络对滤波器与宽带放大器或宽带混频器进行隔离,降低由于宽带变化造成的频率偏移,同时对滤波器输入与输出端的匹配进行调节、消除电路板分布参数对通带带形线性度的影响。
所述前级高斯滤波器对中频信号进行滤波,确保信号通道高斯带形的线性度,降低带内及边带相位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88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放大器漏极调制效应的射频前端扩频及解扩处理方法
- 下一篇:可穿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