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毒健康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9029.8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0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永富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4 | 分类号: | A61K36/8984;A61P39/02;A61K35/6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何俊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毒 五味子 鱼腥草 健康食品 人体健康 体内营养 中药领域 金银花 黄芪 决明子 重量份 枸杞子 杜仲 慢性病 山药 毒素 甘草 芦荟 铁皮 红枣 健康 化解 预防 治疗 转化 | ||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公开了一种排毒健康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金银花10‑20份,紫花玉簪根15‑35份,杜蛎杞草15‑30份,芦荟15‑35份,鱼腥草10‑20份,枸杞子5‑15份,红枣10‑20份,山药5‑10份,甘草15‑30份,杜仲15‑35份,铁皮风斛10‑20份,五味子10‑15份,决明子15‑35份,黄芪5‑10份。本发明创造性地采用排毒的方式来预防、控制和治疗各类慢性病,本发明的排毒健康食品经大量病例证实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化解并排出成人体内营养所转化的毒素,持续保持人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毒健康组合物。
背景技术
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 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但是目前,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对于大多数上述这些慢性疾病一直没有十分有效的解决、预防、控制和治疗方法。为何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上述慢性病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我们猜想是否在研究方向出了问题。
人生来是健康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一族,普遍在25岁以后不知什么原因会出现各种 慢性病,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健康状况远不如前。本发明团队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和论证,认为慢性病的成因之一在于:人体内自然形成有一种自动转化功能,这种功能会将 体内各种营养自动转化成各种不同的毒素。如小肠吸收营养的过程,吃下去的是糖,小肠吸 收进入血液循环是葡萄糖,其实这一瞬间就是自动转化机制的功能,将糖自动转化成葡萄糖。 并且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都有这种自动转化机制的功能,在血液循环中是糖原,细胞吸收营 养进入细胞核这一瞬间,将糖原自动转化成核糖核酸。例如,毒蛇的毒液科学家发现竟然是 蛋白,说明毒蛇体内有自动转化机制的功能,蛇体内的蛋白自动转化成剧毒。
而最为关键的是,自身转化生成的毒素与外部直接涉入的毒素不同,自身转化生成的 毒素与自身的防御功能、排毒功能是“自己人”,并无法被有效彻底排出体外(比方说:打仗 自己人不打自己人)。因此当各种不同的毒素被营养不均的细胞所吸收后,会导致诱变形成各 种不同的慢性病。人类的慢性病与营养转化的毒素有或密切的关系,因人而异毒素多细胞吸 收累积形成慢性病,毒素少细胞吸收与排出平衡称为健康长寿。而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排毒 能力会逐渐降低,毒素会不断地成倍增加涌现并积累。因此当人到达一定年龄后便会逐渐出 现各种慢性病。因此本发明团队在经过大量研究后认为,要预防、控制和治疗各类慢性病, 通过排毒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毒健康组合物,本发明创造性地采用排 毒的方式来预防、控制和治疗各类慢性病,本发明的排毒健康组合物经大量病例证实能够取 得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化解并排出成人体内营养所转化的毒素,持续保持人体健康。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排毒健康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金银花10-20份,紫花玉簪根15-35份,杜蛎杞草15-30份,芦荟15-35份,鱼腥草10-20份, 枸杞子5-15份,红枣10-20份,山药5-10份,甘草15-30份,杜仲15-35份,铁皮风斛10-20份,五味子10-15份,决明子15-35份,黄芪5-10份。
本发明创造性地采用中药排毒的方式来预防、控制和治疗各类慢性病。我国中草药研 发五千多年传承,发现病毒对准下药,以毒攻毒流传至今。2006年成人体内营养转化成毒素 被发现,是药三分毒。因为是营养转化的毒,因此本发明采用营养与微毒配伍,利用相互共 同作用点。成功研发出持续保持健康的排毒健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永富,未经孙永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9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