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测凝结时间的标准维卡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9583.6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0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蒋玮;张博文;许庆正;周博;鹿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6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光发射器 红外光接收器 凝结 试针 试模 光电二极管 时间显示器 操作箱 卡装置 读取 计时器 测量精度高 光电转换器 电流变化 光电转换 环境因素 可活动式 自动计时 温度场 计时 驱动 | ||
1.一种自动测凝结时间的标准维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箱(2)、凝结时间显示器(3)、红外光发射器(5)、红外光接收器(6)和试模(10),试模(10)设置在操作箱(2)上,试模(10)的上方设置有试针(9),试针(9)与凝结时间显示器(3)连接,红外光发射器(5)和红外光接收器(6)设置在试针(9)的两侧,红外光发射器(5)、红外光接收器(6)和试针(9)位于同一平面,红外光接收器(6)上设置有光电二极管(19),红外光接收器(6)为条形结构,光电二极管(19)包括两个,垂直设置在红外光接收器(6)的内部,红外光发射器(5)为可活动式,能够驱动光电二极管(19)产生电流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测凝结时间的标准维卡装置,其特征在于,凝结时间显示器(3)的中部通过固定螺旋(22)与滑动杆(7)连接,滑动杆(7)的下端设置有针连杆(8),针连杆(8)的下端通过松紧连接螺旋(21)与试针(9)连接,针连杆(8)的高度能够遮住红外光发射器(5)发射的红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测凝结时间的标准维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箱(2)上位于红外光发射器(5)的一侧设置有照明装置(15),另一侧对应设置有棱镜系统(12),棱镜系统(12)包括反射棱镜(13)和放大镜(14),反射棱镜(13)靠近针连杆(8)水平设置,放大镜(14)设置在反射棱镜(13)的一侧上方,放大镜(14)与反射棱镜(13)的侧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测凝结时间的标准维卡装置,其特征在于,照明装置(15)为冷光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测凝结时间的标准维卡装置,其特征在于,凝结时间显示器(3)内部设置有计时器(17)、晶闸管(24)和控制模块(20);控制模块(20)内部设置有储存器(18);计时器(17)和晶闸管(24)并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测凝结时间的标准维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箱(2)和凝结时间显示器(3)之间设置有红外光发射器导轨(4),红外光发射器(5)设置在红外光发射器导轨(4)上且能够沿导轨上下匀速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测凝结时间的标准维卡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光电二极管(19)分别比试模(10)高4mm和0.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测凝结时间的标准维卡装置,其特征在于,试模(10)和操作箱(2)之间设置有平面玻璃底板(1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测凝结时间的标准维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箱体(2)正面设置有红外光启动开关、照明开关以及电源开关,内部设置有用于为标准维卡装置辅助供电的蓄电池(16),操作箱体(2)的背面设置有散热板(23)。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水泥净浆和养护水泥试件;把拌好的水泥净浆装入试模内;然后打开照明开关;控制滑动杆移动放下针连杆,使试针的针尖与沥青表面接触;
S2、红外光发射器沿红外光发射器导轨匀速下落;红外光开始发射;在1.2~1.5秒后使试针自然沉入水泥净浆中;红外光接受器接收到光信号并转化成电流;传给凝结时间显示器中的控制模块开始计时;
S3、当试针下落至比试模底端垂直高4mm时;红外光扫到红外光接受器;并通过红外光接受器中内含的光电二极管转化为电流,传给凝结时间显示器中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电流变化进行计算测量,并通过储存器保存,得到初凝时间及终凝时间,实验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95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