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向力测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59721.0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6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云;张露军;李晓明;李贵林;陈华清;余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1L5/161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6105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测量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测量领域,涉及一种轴向力测量结构。该结构包括推力轴承、传力件、应变计;其中,所述传力件上轴向力测量部位包括:靠近待测轴承的安装边增开的多排槽和变形梁;所述推力轴承与所述传力件连接,所述应变计固定在所述变形梁的形变位置。该轴向力测量结构具备以下特点:现有结构改动量较小、能同时测量推力轴承正反两向的轴向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领域,涉及一种轴向力测量结构。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中,需完成推力轴承轴向力分析,确保推力轴承可靠工作,目前为止,由于航空发动机气动参数及其分布的影响,用理论计算和腔压测试间接估算方法得到的轴向力均准确度不够,国内外多型发动机采用了直接测量法测量轴向力。常见的直接测量方法是在发动机推力轴承外环一侧或两侧设计一两端带凸台、中间为变形梁的弹性应力环(如图1),形成近似力学结构上的简支变形梁,发动机工作时轴承所受的轴向力传递给应力环,通过在应力环变形梁上粘贴应变计测量轴承传递给应力环的轴向力,从而得到轴承所受的轴向力。
为了减重设计,目前航空发动机推力轴承外环多采用与轴承座的集成设计结构,集成设计后,受原有结构及空间限制,存在无法安装常见的弹性应力环进行推力轴承轴向力测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轴向力测量结构,解决航空发动机无法安装常见的弹性应力环进行轴承轴向力测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轴向力测量结构,包括推力轴承、传力件、应变计;其中,所述传力件上轴向力测量部位包括:靠近待测轴承的安装边增开的多排槽和变形梁;
所述推力轴承与所述传力件连接,所述应变计固定在所述变形梁的形变位置。
相邻两排的槽相互交错。
所述应变计的固定方式是粘贴。
所述多排槽包括:第一排槽和第二排槽。
所述多排槽中每一排槽都沿着所述待测的推力轴承的轴向开设的。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解决了航空发动机因结构及空间限制而无法采用弹性应力环进行推力轴承轴向力测量的问题。本发明只需改动一个零件的局部结构,就能实现轴向力的测量,且能同时测量正反两向的轴向力,结构简单,零件数量不增加,测试改装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受结构空间限制无法采用一个或两个弹性应力环进行轴向力测量的情况。本发明对航空发动机推力轴承轴向力测量、完成轴承力和寿命分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发明同时适用于各领域需进行轴向力测量的部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弹性应力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轴向力测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力件上两排槽的向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变计粘贴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轴向力测量结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以两排槽为例,具体的,所述集成式轴向力测量结构包括推力轴承1、传力件2、第一排槽3、第二排槽4、传力件上变形梁5和应变计6。其中,传力件上轴向力测量部位由第二排槽3、第二排槽4和变形梁5组成。
所述第二排槽3和第二排槽4周向分别由多个槽组成,请参阅图3。
所述变形梁5上的应变计6粘贴位置示意图请参阅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9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