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回收的海床吸附式基座及其吸附、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60148.5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5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罗松;杨顺奇;夏维波;范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0试验场;中船重工(昆明)灵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05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座主体 海床 吸附式 回收 吸附 通道管 吸附腔 腔壁 腔体 松紧 板式结构 单向阀盖 底部边缘 方便施工 海底环境 海上施工 施工特点 水下设备 向下延伸 姿态调整 可拆卸 可调式 重量轻 级联 连通 施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回收的海床吸附式基座及其吸附、回收方法,包括基座主体、安装在基座主体上的水下设备,基座主体为板式结构,沿基座主体底部安装有向下延伸的吸附式腔体,所述吸附式腔体包括沿基座主体底部边缘分布的腔壁,腔壁围绕的中部形成吸附腔,所述基座主体上按四个方位开设有至少四个连通至吸附腔的通道管,通道管上安装有可拆卸或松紧可调式的单向阀盖,本发明在降低基座重量和体积的情况下,改变基座的结构,使基座具有级联特性,方便施工,又能增强基座的海床稳定性,基座具有重量轻、易施工特点,并有海床吸附、姿态调整、回收功能,能适应不同海底环境使用,有利于降低海上施工成本和减少施工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基座技术领域,用于将基座吸附于海床固定技术,具体为一种便于回收的海床吸附式基座及其吸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水下系统的基座一般为梯形基座,为保证水下基座的稳定性,降低海底急流和地质变化的影响,要求基座与海床的接触面积大,故基座的体积大、重量大,一般采用大型施工船进行水下吊放施工,施工要求的装备复杂,时间长,成本费用高。同时现有的基座吸附能力差,缺少便于回收的功能,需要调整基座姿态,更是困难、耗时耗力。
为了降低水下施工费用,降低基座布设要求、减少水下施工时间是关键,希望采用非工程船代替工程船布放基座,如工程服务船,甚至民用渔船等,达到快速施及降低施工费用目的。为此基座结构设计要方便水下快速吊放和施工,并要保证基座水下稳定性,要求基座具有海床吸附、回收等功能,并要有可组合扩展特性。
发明内容
针对利用非工程船开展水下快速施工的要求,基于该需求,本发明的目的是在降低基座重量和体积的情况下,改变基座的结构,使基座具有级联特性,方便施工,又能增强基座的海床稳定性,还具有回收功能,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便于回收的海床吸附式基座及其吸附、回收方法,基座具有重量轻、易施工特点,并有海床吸附、姿态调整、回收功能,能适应不同海底环境使用,有利于降低海上施工成本和减少施工时间。具体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于回收的海床吸附式基座,包括基座主体(1)、安装在基座主体(1)上的水下设备(2),基座主体(1)为板式结构,沿基座主体(1)底部安装有向下延伸的吸附式腔体(3),所述吸附式腔体(3)包括沿基座主体(1)底部边缘分布的腔壁(4),腔壁(4)围绕的中部形成吸附腔(5),所述基座主体(1)上按四个方位开设有至少四个连通至吸附腔(5)的通道管(6),以及开设于基座主体(1)上连通至吸附腔的的排泄管,所述排泄管具有活动开闭的阀帽,通道管(6)上安装有可拆卸或松紧可调式的阀盖。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主体(1)的截面呈梯形状且底部边缘朝内的部分均设有向上倾斜的基座斜面(8),所述吸附式腔体(3)位于基座主体(1)底部下方且边缘具有向上倾斜的斜面边(9),所述基座斜面(8)四周覆盖所述斜面边(9)。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管(6)分别开设于基座主体(1)的四个顶角部位上,且所述阀盖为单向阀盖(7)。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主体(1)的底部边缘分布有若干个向下延伸的防滑板(10)。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基座主体(1)的正表面四周边缘部上安装有外级连结构(11)。
进一步的,所述外级连结构(11)上连接安装有向基座主体(1)四周海床上放置的配重压块(12)。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述所述的海床吸附式基座的吸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基座主体(1)吊放坐底海床到预定位置点;
S2、开启排泄管的阀帽,将通道管(6)的阀盖与外部装置连接后,通过通道管(6)向吸附腔(5)内部注入高压水体,将吸附腔(5)内部、下方的海床淤泥吹起,并从排泄管中排除,关闭阀帽,停止注入高压水,吸附式腔体(3)稳定吸附在海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0试验场;中船重工(昆明)灵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0试验场;中船重工(昆明)灵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01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