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热解糖高温厌氧菌和产琥珀酸放线杆菌混菌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62945.7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6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信丰学;陆家声;姜岷;蒋羽佳;董维亮;章文明;方艳;马江锋;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39/00 | 分类号: | C12P39/00;C12P7/46;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2 | 代理人: | 王月霞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二酸 高温厌氧菌 发酵 热解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 发酵液 木聚糖 活化 接种 琥珀酸放线杆菌 发酵培养基 唯一碳源 底物 菌泥 生产 应用 | ||
1.一种利用热解糖高温厌氧菌和产琥珀酸放线杆菌混菌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活化的热解糖高温厌氧菌接种到含有木聚糖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发酵24~120小时;
(2)将活化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接种到步骤(1)的发酵液中,发酵生产丁二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热解糖高温厌氧菌分类命名为热解糖高温厌氧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热解糖高温厌氧菌发酵48小时,将步骤(2)活化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接种到步骤(1)得到的发酵液中,发酵生产丁二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活化的热解糖高温厌氧菌的接种量为发酵培养基体积的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50-65℃,发酵pH为5.5-8.5,转速0-120rp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含有木聚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0.5-2.0 g/L NaCl, 0.5-2.0 g/L K2HPO4,0.5-2.0 g/L KH2PO4,1.0-5.0 g/L 酵母粉,1.0-3.0 g/L 玉米浆干粉,0.2-1.0 g/L MgCl2·6H2O,0.1-0.6 g/L NH4Cl,0.01-0.05g/L CaCl2·2H2O,0.5-2.0 g/L FeCl2·4H2O,0.1-0.5 g/L KCl,木聚糖30-90 g/L,溶剂为水,调节pH至5.5-8.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热解糖高温厌氧菌活化条件为:将热解糖高温厌氧菌以接种量5 % v/v接种到活化培养基中,50-65 ℃、0-120 rpm活化48-96h,每隔12 h调节pH至5.5-8.5;活化培养基配方为0.5-2.0 g/L NaCl,0.5-2.0 g/L K2HPO4,0.5-2.0 g/L KH2PO4,1.0-5.0 g/L 酵母粉,1.0-3.0 g/L 玉米浆干粉,0.2-1.0 g/LMgCl2·6H2O,0.1-0.6 g/L NH4Cl,0.01-0.05 g/L CaCl2·2H2O,0.5-2.0 g/L FeCl2·4H2O,0.1-0.5 g/L KCl,木聚糖30-90 g/L,溶剂为水,调节pH至5.5-8.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活化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的接种方式如下:将活化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培养液离心,将离心得到的沉淀接种到步骤(1)得到的发酵液中,其中活化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培养液与步骤(1)得到的发酵液体积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39℃,发酵时间为48 h,发酵pH为6.0-7.5,转速为100-200 rp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产琥珀酸放线杆菌的活化条件如下:将产琥珀酸放线杆菌以接种量5 % v/v接种到活化培养基中,37℃、150 rpm活化12-24 h得到活化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培养液;活化培养基配方为0.5-2.0 g/L NaCl,10-20 g/L K2HPO4,5-15 g/L NaH2PO4,5-15 g/L NaHCO3,1.0-5.0 g/L 酵母粉,1.0-5.0 g/L玉米浆干粉,木糖30-90 g/L,加入40-70 g/L碱式碳酸镁,溶剂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29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异性菌株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快速测试纳米颗粒对藻类活性影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