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柱钢管套筒节点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63804.7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1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宇;范时勇;周英武;隋莉莉;邢锋;张昊;邓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陈益思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柱 下基板 下柱 外管 纵筋 连接组件 连接管 上表面 上基板 下表面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钢管套筒 外轮廓 预留的 内管 下端 超高性能混凝土 穿过 上表面边缘 安装方便 上端 浆料 嵌合 制作 承载 侧面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柱钢管套筒节点及其制作方法,节点的下柱连接组件包括下基板和下柱连接管,下柱连接管的下端连接于下基板的上表面,下基板的下表面承载于下柱的上表面,下柱预留的纵筋穿过下基板的纵筋孔;上柱连接组件包括上基板、上柱外管及嵌合在上柱外管内部的上柱内管,上基板的上表面连接上柱的下表面,上柱预留的纵筋穿过上基板的纵筋孔,上柱外管的上端连接于上柱基板的下表面,上柱外管的外轮廓呈适应下基板的外轮廓设计,上柱外管的下端连接于下基板的上表面边缘处,且下柱连接管进入上柱内管的内部空间,上柱连接组件的侧面可注入超高性能混凝土浆料以形成节点。本发明安装方便迅速,能大大降低施工时间和操作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土木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领域,涉及一种安装方便迅速,能大大降低施工时间,提高建造效率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柱钢管套筒节点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具有设计多样性、功能现代化、科技化、制作(生产)工业化、施工装配化、时间最优化、系统化、设计更加个性化及成本和效率得以优化等优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预制构件间节点的连接性能是影响结构整体性能的关键。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简称“规程”)建议竖向构件(墙、柱)的连接方式主要有钢筋灌浆连接和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等方式。工程中还有预留外伸钢筋通过后浇混凝土形成装配整体式的混凝土节点。
钢筋灌浆连接和钢筋浆锚搭接连接需要将柱两端或一端的钢筋预先留出一段以便对接,然而这种方法对精度要求较高,要求两端钢筋或钢筋与预留孔洞必须对中,特别是搭接钢筋数量众多时,灌浆连接和钢筋锚接质量难以保证。
为克服以上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钢套筒柱与柱之间的节点,这种节点只需将柱一端的方钢套筒插入另一柱端的套筒内,然后用高强灌浆料填上,连接节点内混凝土和焊接于套筒内的凸起(剪力键)的相互机械咬合作用可以保证节点足够抗剪承载力。避免传统钢筋灌浆套筒连接需要大量开孔和校对孔洞的过程,也减少了施工辅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迅速,能大大降低施工时间和操作难度、提高建造效率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柱钢管套筒节点及其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柱钢管套筒节点,所述节点包括:
下柱连接组件,所述下柱连接组件包括下基板和下柱连接管,所述下柱连接管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中央处,所述下基板的下表面承载于下柱的上表面,所述下柱预留的纵筋穿过所述下基板的纵筋孔;
上柱连接组件,所述上柱连接组件包括上基板、上柱外管及嵌合在所述上柱外管内部的上柱内管,所述上基板的上表面连接上柱的下表面,所述上柱预留的纵筋穿过所述上基板的纵筋孔,所述上柱外管的上端连接于所述上柱基板的下表面,所述上柱外管的外轮廓呈适应所述下基板的外轮廓设计,所述上柱外管的下端连接于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边缘处,且所述下柱连接管进入所述上柱内管的内部空间,所述上柱连接组件的侧面可注入超高性能混凝土浆料以形成所述节点。
绕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外边缘处一圈开设有凹槽,所述上柱连接组件的下端插入所述凹槽内进行连接。
所述上柱预留的纵筋及下柱预留的纵筋均设有外螺纹,并为每根预留纵筋配置两个限位螺母,并分别通过所述限位螺母对所述上基板及下基板进行限位。
沿所述下柱连接管外壁纵向间隔均匀地布设有若干第一横向凸起,且所述第一横向凸起呈绕所述下柱连接管的外壁一周设置。
沿所述上柱内管内壁纵向间隔均匀地布设有若干第二横向凸起,且所述第二横向凸起呈绕所述上柱内管的内壁一周设置。
所述上柱外管的侧面下端设有注浆孔,上端设有出浆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38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